刚刚闭幕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是在十九届五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之后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也是在即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交汇点,召开的一次关键会议。时机重要,意义重大。会议规格之高、规模之大,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三农”工作的高度重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内涵深刻、意义深远,再次向全党全社会发出重农强农抓农的明确信号,为我们做好明年以及“十四五”乃至今后更长一段时期“三农”工作提供了遵循,指明了方向。
“农,天下之本,务莫大焉。”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重农固本、安民强基,推动农业农村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特别是今年,面对严峻的国际形势、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尤其是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中国经济社会的航船依然能一路破浪前行,成为全球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三农”“压舱石”实属功不可没。
明年是“十四五”的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起步之年,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历史关口,在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已经完成的形势下,在新冠肺炎疫情加剧世界动荡变革的特殊历史时刻,必须要切实增强做好“三农”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巩固和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千方百计筑牢农业“压舱石”,稳住农村这一头。
做好新阶段“三农”工作,必须提升“三农”工作的全局观、大历史观。“三农”问题,从来都不只是具体的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在未来发展的新征程上,“三农”之于我们党、国家、民族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来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突出的短板短腿依然在农业农村,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也在农业农村;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来看,有效化解各类风险挑战,加快形成新发展格局,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在农业农村,最大的潜力和希望也同样在农业农村。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就不可能有国家的现代化。只有从全局的战略高度和历史的发展角度着眼着手,才能更好统筹谋划好新阶段“三农”工作。
做好新阶段“三农”工作,必须着重围绕“国之大者”抓住重要任务和关键环节。“三农”工作点多面广量大,在做好统筹兼顾的同时,必须注意轻重缓急,抓住要害。要瞄准一个“转”字,在如期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后,把“三农”工作重心转移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上来。要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做好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保持过渡期内帮扶政策总体稳定。立足一个“保”字,抓住耕地和种子这两个关键,牢牢把握粮食安全主动权。要严防死守18亿亩耕地红线,不仅要保数量还要提质量,采取“长牙齿”的硬措施,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要拿出攻破“卡脖子”技术的干劲,加快实施农业科技育种重大科技项目。着眼一个“提”字,加快发展乡村产业,加强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建设,加快深化农村改革,加快补齐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短板,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落地见效。
做好新阶段“三农”工作,必须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要不断健全党领导农村工作的组织体系、制度体系、工作机制,提高新时代党全面领导农村工作的能力和水平。要强化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的机制保障,特别是县委书记要把主要精力放在“三农”工作上,当好乡村振兴“一线总指挥”。要选优配强乡镇领导班子、村“两委”成员特别是村党支部书记。要广泛依靠农民、教育引导农民、组织带动农民,激发广大农民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投身乡村振兴,建设美好家园。
“务农重本,国之大纲。”加快建设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新征程即将开启,我们要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始终坚持重中之重战略不动摇,举全党和全社会之力推进乡村振兴,须臾不可放松,务必抓紧抓实。以更大的举措、更强的决心,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5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