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之际,在尽情享受改革开放辉煌成果的时候,我们不应忘记,南昌市郊这条普通的小道对中华民族产生的深远影响。正是在这条普通的小道上,小平同志博览群书,深入剖析中国国情,汲取了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孕育了改革开放的思想,大刀阔斧、勇往直前地开创了全面整顿的新局面,探索出了改革开放的强国之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康庄大道。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如果没有邓小平指导我们党作出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我们国家要取得今天的发展成就是不可想象的。
1969年10月至1973年2月,受到错误批判的邓小平下放到江西新建县拖拉机修配厂劳动。为方便小平同志上下班,工人师傅们从工厂后墙开了个小门,并用炉灰渣铺了一条500米长的小路直通陆军步兵学校的住所。小平夫妇风雨无阻来来回回在这条小道上走了三年零四个月。人们把这条小道称为“小平小道”。
这是一条蜿蜒曲折、长满杂草的田间小道。路不宽也不是很平,两旁就是庄稼地。这又是一条特殊的小道,小平同志每天往返于这条小路上,乱象丛生、大起大落、跌宕起伏的故事时时都蛰在上演,他观察着,思考着,等待着,用自己坚实而稳健的步伐走出了一条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改革开放的大道。邓小平夫人卓琳说,“从小平小道延伸出去的,是一条通往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康庄大道。”事实证明,小平小道是中国改革开放的策源地,这里是小平同志蛰伏等待之地,改革开放的思想孕育之地和行动起源之地。
在“文化大革命”中,邓小平成为“党内第二号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被实际上撤销党内外一切职务,儿女们也遭遇批斗迫害。在这种环境之下,1969年,邓小平和妻子卓琳、继母夏伯根一起,被送到江西南昌,接受劳动锻炼再教育。
庆幸的是,江西省为小平同志提供了较为安静宽松的外部环境,让他得以摆脱“文化大革命”的政治乱局。小平同志的住所被安排在一个军事驻地南昌陆军步兵学校(今解放军陆军步兵学院),这样就避免了受到造反派的冲击,工作地点则安排在附近的新建县拖拉机修配厂。新建县也严格规定任何组织、个人不准干扰小平同志工作,拖拉机修理厂清理了“大字报”“标语”,还把闹得最凶的造反派迁出了工厂。不知是历史的巧合还是上天的眷顾,拖拉机修理厂的负责人罗朋,正好是邓小平二野的老部下,他品行正直,敢作敢为,在自己能力范围之内给了邓小平最好的关照。正如一位老同志所说:“特殊时期,江西军民保护了小平同志,让他得以充分了解中国国情,得以从容地去思考问题。江西既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源头更是福地。”
较为宽松的环境让邓小平得以安心读书思考。下放江西时,邓小平从北京带来大量书籍。平日午饭后,小平同志都会小睡片刻,然后阅读带来的书,“图书中除马列著作和毛泽东著作外,还有历史、文学、哲学、传记等方面的书籍”。晚上十点上床后,小平同志还会读一个小时的书。1971年林彪事件以后,邓小平给毛泽东写信说“这两年我每天上午到工厂劳动,下午和晚上,看书、看报、听广播和做些家务劳动”。在江西的三年,邓小平得以超脱地观察复杂的政治局势,他系统地阅读了马列经典著作并在学习中加深了对中国国情的认识,坚定了改革开放的信念。
较为宽松的环境也让邓小平的身体得到了锻炼和恢复。刚到江西时,邓小平身心疲惫,每晚要服用安眠药才能入睡。后来,生活工作趋于稳定,他就开始锻炼身体,坚持用冷水洗头洗脸,每天坚持走路锻炼,饮食也得到较好保障,身体状况得到恢复。据邓小平的女儿邓榕说,“父亲在北京挨批的时间里身体消瘦,面容憔悴,到了江西后体重又开始增加,活动增加,一改刚来时的瘦削和憔悴,人胖了一些,精神也好了很多”。“多年来吃安眠药入睡的习惯也改掉了”。健康的身体保证了邓小平为党和国家继续工作,在1973年他接到中央的回京通知后,他感慨地说:“我还可以干20年”。事实上,邓小平回京后,又为党工作了20年。这是他人生经历中最辉煌的20年,也是受到国内外评价最高的20年。
作者:张嘉玮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文洪瑛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4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