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青浦区练塘镇是典型的农业地区,又肩负着保护上海大都市水源地的责任,经济上相对薄弱是不争的事实,然而,红色东庄这些年却红火了,自2000年以来,一年比一年红火。
看一个村火不火,首先得看所获得的荣誉多不多,其次再看这些荣誉含金量够不够高。东庄村2000年获得“上海市先进村民委员会”称号,2004年被评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接着两度被评为“上海市五好村党组织”,2015年成为“上海市美丽乡村示范村”后,迎来了“上海市美好家园示范村”和“上海市社区建设示范村”及“全国文明村”称号,2019年被评为全国生态文化村,2020年成功创建“上海市乡村振兴示范村”,几乎是年年有荣誉,含金量一个比一个高。
笔者跟踪观察东庄村多年,特别是土地减量化和违建整治后,曾经一度为东庄村的未来担忧,毕竟,一个曾经拥有年产值达5000万元村办企业、所参股企业年产值超过4亿元的村,一旦淘汰了落后的企业,村集体经济将受到重创,红色东庄会不会因此暗淡下去?这样的担忧绝不是杞人忧天。如今,村办企业已经不再营业,曾经为村里带来不少集体经济收入的厂房也因故闲置,如果没有新的产业兴起,单靠全村2051亩耕地,即便把涵养林等林地全部开发利用,也不足以支撑东庄村的发展,不足以让村民在奔小康的路上大步向前。
近日,笔者在东庄村采访调研了两天,看到了万亩连片示范方内的东庄村生机无限,上海涉农区最具特色的林下菌菇产业、绿色水稻产业、民宿产业、农村电商等绿色产业在东庄村集聚,而且自觉形成了东庄特色的绿色产业链,构建起了一二三产有机融合的现代农业价值链,不得不为此感叹。
户籍所在地村民和外来的“新村民”对此有着共同的心声——东庄村有一个好党支部!这个好党支部在不同历史发展时期呈现出了符合时代要求的战斗力。
没错,在“村要富先造路”时期,党支部用村办企业的盈利修好了沙石路,接着又改造成水泥路。在生态文明时代,党支部充分发挥东庄村生态资源优势,不断改进营商环境,先后形成了绿色稻米、林下菌菇、高档民宿等绿色产业。如果没有一届届党组织紧紧抓住时代契机,砥砺奋进,这些成就不会从天上掉下来。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胡立刚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5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