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革命战火中的其他村庄不同,蔡家崖村没有太多激烈的战斗发生。因为与延安一河之隔,保卫延安、保卫党中央成为其首要使命,支援前线、统筹后方是其重要任务。
完成这样的使命对于黄土高原上的蔡家崖村来说很不容易。这里坡陡地瘠,十年九旱,面对生存困难,本就自顾不暇。但是,这里的人民深知,战火席卷,没有一寸土地可以独享安宁,唯有与共产党人一道奋起战斗。
开明乡绅牛友兰让出窑洞作为晋绥边区司令部驻地,先后捐资35000块银圆,捐粮两万多公斤,以及大量棉花、布匹等物资;共产党人刘少白主动将自家土地和多余住房交给政府;刘丙涛、温守惠兄弟三人等一大批青年踊跃参军……他们勒紧裤腰带、节衣缩食,保证根据地的粮食需求,彰显了顾全大局、无私奉献的精神气质。据不完全统计,1940年至1945年,晋绥边区人民共缴纳公粮1686.35万公斤,晋绥根据地支援中央的经费一般要占到边区财政的50%-60%。
平生铁石心,忘家思报国。共产党依靠人民群众成功突破敌人的重重封锁,为延安筑起了坚固屏障,打通延安和华北各抗日根据地联系的交通要道,不断输送着生活、战斗物资。
战火远去,曾是吕梁山深度贫困地区的蔡家崖村,又鼓起斗志肩负起脱贫致富的使命。
土地贫瘠,他们拓荒植树,开展山区小流域治理,栽下核桃、红枣等经济林,让山坡披绿装;缺乏产业,他们流转土地发展采摘园、食用菌,建设光伏电站。瞄准红色旅游,他们打造“红色一条街”,招商引资壮大红色旅游景区;决战贫困,2015年,蔡家崖村整村脱贫。经历过战火淬炼的人民深知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意义。
与敌人斗争,蔡家崖村倾力奉献,与贫困斗争,蔡家崖村艰苦奋斗,这种精神如同奔涌的黄河水一样引领着村庄继续奋勇向前。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马玉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5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