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日报社主办

首页 感言 详情
一颗童心,一颗红星
  • 来源:农民日报
  • 编辑:兰宇
  • 作者:郜晋亮
  • 2021-07-02 14:24:21

东胜新少年,红色基因要传承,激励我们筑梦人;东胜新少年,红色基因是财富,加倍珍惜不可侮;东胜新少年,红色基因是精神,少年强则国家强;东胜新少年,红色基因是动力,中华复兴有底气……这是罗平县板桥镇中心完小编排的舞台剧《薪火东胜》其中的一段快板词。

微信图片_20210702142253.jpg学生们在表演舞台剧《薪火东胜》。

舞台上,孩子们清脆的嗓音、自信的模样,让人看到的是未来的希望。一代接续一代地传承,不正是对历史最好的铭记吗!

词中的“东胜”指的是板桥镇中心完小的前身“东胜小学”,被誉为罗平县“革命的摇篮”。在这里,流传着许许多多的红色故事。静静聆听,仿佛时光回到了那个年代……1936年,中央云南临时工委指派参加党领导的“读书会”成员周时英等人到板桥镇东胜小学任教,并积极发展“读书会”成员,点燃了罗平的革命火种。1937年,建立党支部,领导周围农村的工作,东胜小学师生走上街头,开展抗日救亡运动宣传。1948年,掀起反蒋武装斗争的高潮,东胜小学的教师有的参加部队,有的投入地方工作。为了革命胜利,不少人都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历经革命战火,东胜小学完整地保存了下来。革命先烈的英雄故事也流传至今。接过上一任校长的接力棒,任太华感觉到压力满满。在这样的一个革命历史文化深厚的学校,老师们把红色资源激活,把红色的基因融入日常的课堂教学中,融入学生的课外活动里,让每颗童心都是一颗闪亮的红星。

传承,需要时间,需要耐心,还需要方法。正如任太华说的那样,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营养剂。传承好红色文化、革命历史,是每一位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为此,学校进行了大胆尝试和大胆探索,让红色文化进校园、进课堂、融入学生的心灵,把红色资源转化为教育资源,通过编撰校本教材《红色东胜》,利用红色物品和抗日小英雄的故事、民族英雄故事和红色歌曲、领袖风采和战争之魂等内容,帮助学生从红色故事中汲取营养,引导学生像革命先辈一样为了崇高的理想,敢于担当、不忘初心、百折不挠、无私奉献。

社团活动、校外实践、德育教育……有学生的地方,就有闪耀的红色光芒,其中最亮的那一束要算学校根据校史和真实的革命故事编排而成的红色舞台剧《薪火东胜》。

舞台上又传来响亮的声音,东胜新少年,思想强、心向党,红色基因在流淌;东胜新少年,立志要当好传人,党的旗帜永飘扬……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郜晋亮

相关新闻
左侧固定广告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广告服务 联系方式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4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