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3日,“智慧助力农业创新 绿色引领产业未来”农业主题论坛在贵阳召开。图为中国工程院院士、贵州大学校长宋宝安做专题演讲。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戴军 摄
宋宝安:
我汇报的题目是农业绿色发展的现状与展望。谈到农业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说农业的绿色发展是我们农业发展观的一场深刻的革命。深刻革命体现到近五年来的中央一号文件,体现到习近平总书记近年来视察国际农业生产所作的精辟论述。去年9月,在科技工作站专家工作会上,总书记说一些地区的农业的面源污染非常严重,需要久久为功,科学谋划。从2015年,农业农村部推出了化肥农药的零污染增长计划,用有机肥替代,农药和化肥的零增长行动,以及农业发展的一系列规划。
为什么有这样一个紧迫感呢?我们来看看中国农业的投入品跟国际上的投入品的差别。长期以来,我国农业投入大、产出低,绿色发展形势严峻。我国化肥用量达到5600万吨,占全球化肥消费的35%。但是单位面积的化肥用量是国际平均用量的3倍多,大量的面源污染的排放,危害了产业环境。举个例子,农田里面的重金属污染,达到了1.8亿亩,主要有铬、铅、汞等,影响了湖泊。
我国最大的污染是白色污染。拿贵州来说,大量的种植蔬菜要用薄膜,薄膜是0.01个毫米以下的,我们没有回收。国家的有机可降解的薄膜只有10万亩,所以这个形势是非常严重的。国际上通过绿色投入品的创制,精准肥药、可降解农膜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化肥投入向减量化和精准化发展。
2020年诺贝尔化学奖颁给了基因编辑的几位科学家。CRISPR/Cas9技术在基础研究、医学和农业等各个领域都有运用。目前,这些农药成本比较高,我们国家也在赶超这样一个高技术。北大现代农业等高校的几个院士,已经在基因编辑这块做了很多好的成果。这样的技术应该成为下一个农业投入品发展的重要趋势。另外,国家加快了生物降解薄膜的研发和运用。
“十三五”期间,我国有两个重大计划,一是“双减”,减肥减药的专项,还有污染防治的两个重大专项,从重金属污染这块,国家启动了研究重金属阻隔和集成技术的示范,特别是通过大型装备的肥药施肥技术,降低了农药施药量。
另外,在绿色防控、生物调控、天敌防控方面,我国在国际上是领先的。通过农业农村部积极的推广,目前防控力达到了71%。2010年,以“生态为根、农艺为本、生防为先”的茶树病虫害生态调控技术,在贵州省主要产茶区形成了天然屏障,形成了稀释效应。利用生物多样性来解决了防控问题。
我们跟农业农村厅茶办组建了专家团队,集339名专家在全省推广这项技术。在农业农村厅茶办的推动下,贵州、云南、福建、四川、湖北等把贵州绿色防控的经验向全国进行交流。
我们在绿色投入品方面取得的成效。在国内牵头主持2018年度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化学肥料和农药减施增效综合技术研发”重点专项“高效低风险小分子农药和制剂研发与示范”。我们的博士生创制出了五个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种,实现了产业化。
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第一,绿色投入品成本高、生产规模小。第二,农业投入品减量化与作物高产高效的矛盾尚未解决。第三,农药施用与病虫害有效防治与养分供应同步的矛盾突出。第四,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率不高,区域环境污染问题依然严重。
未来发展展望:关于农业的面源污染的防控,农业绿色投入品的创制,已经纳入到“十四五”首期启动的计划。以基因编辑、大数据及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兴技术与新农药创制结合,提高创制小序。新型植物免疫调控高效低风险小分子农药的开发和应用。手性合成、微通道反应等绿色情节的合成技术更加广泛应用农业投入品生产。先进养分推荐方法与创制高效新型肥料。可降解农膜、农膜原位高效收集与快速讲解技术。创制固体废弃物肥料化利用智能化关键技术和设备。创新液体粪水高效能源化安全利用及增值技术。构建种养结合循环利用的技术体系、促进农业绿色发展。什么是绿色农业发展? 新的绿色农业革命,就是要进行种子的改良以及营养的改良,要引领质量优、数量大的循环绿色的技术体系。我们要用未来的科技农业的模式来助推我们农业的绿色发展。
(内容整理来自会议现场文字实录)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4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