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他一直坚持做好事。在河南省邓州市十林镇就有这样一位雷锋精神的播火人,他就是邓州市十林镇方圆爱心书屋的负责人景泽海。景泽海坚持学雷锋20多年,做好事、送温暖、弘扬正能量成了习惯,被群众誉为身边的“活雷锋”。
初识景泽海
8月5日,笔者来到与十林镇政府紧邻的方圆爱心书屋,正赶上景泽海和妻子宋艳玲在给得了奖状的学生们免费发放学习用品。据了解,这已经是暑期里书屋第11次给不同学校的学生发放激励留守学生爱学习、懂礼貌的学习用品了。
正在忙碌的景泽海,听说是来采访他,一下子显得有些腼腆起来:“我没有做准备,不知道你们想采访哪些方面的内容?”
“不着急,你忙你的,能不能找几个了解你的人,我们采访一下。”
“行,我打电话让他们来。需要上镜头吧?那我得换换衣服。”听着景泽海朴实的话语,我才注意打量起他来,瘦弱的体型,黑黑的脸庞,言行举止都很礼貌,两间屋子被书本堆得满满的,他的妻子正在给佩戴着红领巾手里拿着奖状的学生们发放着学习用品,书架前,几个学生在查找自己需要的书籍。
“楼下没地方,咱们上楼吧。”跟随景泽海上楼,楼梯过道也几乎被书本挤满,一下子想到那句歇后语来:孔老夫子搬家,净是书了。
半个小时后,三个人相继走上楼。据景泽海介绍,一个是他的老师张书豪,一个是十林小学的退休教师徐英才,另一个是和他一起做慈善的退休工人宋学华,落座后,他们打开了话匣子。
学雷锋经历
1977年出生于十林镇景岗村,44岁的他,可以说人生经历颇为丰富。
“说起景泽海,我很佩服他,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我在赵集教学,他那时大概17岁吧,每天骑自行车两边挂着篓子,横着再放一个麻袋,全是书本子,各个学校流动摆地摊。”张书豪说,“无论冬夏,他几乎跑遍了十林、赵集、罗庄和内乡师岗、淅川香花所有的学校。”在最困难时候给予了景泽海多次帮助的张书豪,因此成了景泽海一直挂在心里的老师和恩人。
只有经历过苦难的人,才会珍惜拥有的幸福。也许正是这样的原因,投之以李,报之以桃,景泽海心里埋下了回馈社会的种子。
2002年以来,无论是景泽海在十林镇的古井街书屋开业,还是把门店搬到卫生路,再到2018年在镇政府旁边买房固定下来,他已经与60多个学校合作,以向优秀学生、孝老学生和贫困家庭学生发放学习用品的方法,惠及600多名学生。
在方圆爱心书屋的门口,就有一个光荣榜,上边详细记录着为爷爷奶奶洗脚的留守学生名字和学校,而光荣榜的旁边,则放着爱心茶水和报夹。
十林镇黄岗村12岁的赵兵,父母常年在外务工,奶奶在家照顾他,在景泽海的引导下,他已经连续5年每天晚上坚持给奶奶洗脚,每次当他把给奶奶洗脚的照片传给景泽海,赵兵都会到书屋免费领取到自己的学习用品。
罗庄镇南古村的周风阳是一个七年级的学生,曾经因为贪玩,学习成绩一度直线下降。在一次到学校为优秀学生发放学习用品时,景泽海发现不见了周风阳的身影,经过和班主任交谈,得知周风阳学习成绩下降不少。于是,他就主动找到周风阳,并在星期天把他带到爱心书屋开导他,告诉他父母在外务工的不易,慢慢地周风阳学习成绩又提升了。
类似这样的例子,可以说不胜枚举。在60多个学校,很多学生都称景泽海是他们身边的“活雷锋”。
口碑传四方
“景泽海是个执着的人,要做的事情能够常年坚持。”十林镇退休教师徐英才说,“今年1月6日,元旦放假后刚刚开学,他就急匆匆去学校登记家庭困难的学生名单,着手发放学习用品,结果在回来的路上出了事故,在医院躺了一个月,连春节都没能过好。”
说起那场意外事故,景泽海的妻子也很心疼:“他确实很累,头天忙到很晚,没有休息好,就火急火燎去学校,回来时摔得不醒人事,就连医院也下了病危通知书,春节过好过坏没啥,要真是人出了事,我们娘仨可咋办?”
对此,景泽海也多次劝慰妻子,自己以后会多加小心的。
说到景泽海做慈善,和他合作过的退休工人宋学华感触最深:“景泽海心地善良,做事还很细心。受南阳慈善总会之托,2019年的50多天时间,我和景泽海就收到群众自发捐出的衣物5万多件。”据宋学华介绍,在他和景泽海的宣传努力下,自2018年以来,他们先后为河南省慈善总会输送群众捐献的衣服、被褥和鞋子达10余万件,被省慈善总会消毒、分拣后,运往有需要的地方。
“做人要懂得感恩,做事要对社会有益。”景泽海话语不多,但他说的话语,励志又感人。他始终用实际行动诠释着一位乡村共产党员、新时代文明志愿者的初心、使命和社会责任担当。
作者:李永先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4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