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日报社主办

首页 各地联欢 详情
河北省邢台市信都区古村落群:岁月深处的“香格里拉”
  • 来源:中国农网
  • 编辑:刘菁
  • 作者:单厚军 李凌云 胡洪月
  • 2021-09-26 13:52:08

“红石头起头我的家,这就是石头开出的花,一万年的沧桑,数百年的造化,你就是岁月深处的‘香格里拉’……”太行山深处,热情的邢台市信都区古寨村民用嘹亮的歌声向游客传达着对家乡的热爱。记者脚下这片古老的土地,山川秀美、古村古韵,恬静安宁的古村落并不会因为季节更替而丢失它的魅力。

河北省邢台市信都区古村落群(1).jpg

茶旧沟、小戈廖、英谈古寨……据介绍,河北省邢台西部太行深处“藏”有不少传统古村落。囿于生产生活水平低等因素,一些年轻人不再靠山吃山,而是外出打工,村里留下的大多是老弱病残,上百年的石头房没了“人气儿”,凋敝破败,荒草萋萋。近几年,随着古村落文化发展,一些人相中了这里的优美环境,每年都会租住一段时间,古村落成了宜居宜业的好地方,更是给当地村民带来增收渠道。“越是没人要的老房子,越受欢迎!”小戈廖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王生忠说。

河北省邢台市信都区古村落群(5).jpg

变化:村里的年轻人,又回来了

“每逢节假日和旅游高峰季,一房难求。”小戈廖村“象外高卧”民宿负责人郝庆国说,2018年,他来小戈廖村游玩,被村里的环境深深吸引。经与村里积极协调,他租来一些闲置多年的石头房开始规划、建设,坚持“修旧如旧”,古色古香。

  不仅是小戈廖村“象外高卧”,茶旧沟村“星宿”客栈、前蝉房村“云清清”康养等都是网红精品民宿。站在茶旧沟村观景台,上百年的古民居成方连片,层层叠叠。

河北省邢台市信都区古村落群(4).jpg

“过去,当地旅游配套设施跟不上,村里多是农家乐游客,来也匆匆去也匆匆。”王生忠介绍,精品民宿兴起后,游客需求由“住一夜”转为“待几天”。该村对石木结构老屋进行保护,以“象外高卧”为中心,打造青山绿水的生态环境,使古村落季季有景看,处处可游玩。村民销售柿子醋、编织筐等特产增收,还有10多人在民宿务工,月收入四五千元。“眼看日子越过越红火,村里的年轻人们又回来了!”

创新:打造“古"色的文化体验

近年来,信都区以古村落为核心,深入挖掘村落宗族文化、石楼建筑文化、红色文化、太行民俗文化内涵等,将核心文化元素注入到旅游要素开发中去,构建多层次旅游产品体系,形成“文化挖掘、主题发展”格局。

河北省邢台市信都区古村落群(11).jpg

邢台市西部太行深山区的房屋主要为红石头墙、石板顶,丘陵区的农村房屋主要为青石房,且拥有很多市级以上古村落和历史文化名村。发展民宿经济,既不用征地拆迁,也不用新建固定建筑,还可以守家带地,实现家门口就业和增收致富。

“文化是民宿经济的生命力、竞争力所在,必须把文化元素作为发展民宿经济之要,紧紧抓住不放。”信都区委书记李振军表示,该区围绕太行山特色,突出一镇一业、一村一品、一户一景,明确民宿发展方向、结构布局,把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优势。

振兴:让村民从旅游业中获利

“以前村里四处破败,现在仿佛‘重生’一般,道路等基础设施全面升级,闲置危房变身精品民宿,一派崭新景象。”茶旧沟村党支部书记路燕介绍,该村“星宿”民宿租赁民房80套,带动本村18人就业,村集体经济年增收2万元。茶旧沟村实施“管理公司+村委会+农户”的管理模式,全村已开办农家院 30 余家,村民旅游从业人数 150 余人,年集体旅游收入10 万余元,村民人均从旅游业获利 2000 余元。

河北省邢台市信都区古村落群(12).jpg    据了解,信都区以现有资源为基础,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创意“吃、住、行、游、购、娱、 养、学、情、文”等旅游项目,构建乡村旅游、文化创意、休闲农业、生态观光四大产品体系,实现以创意引爆古村落旅游发展。下一步,信都区将继续以民俗庭院文化为核心,以市场为导向,以自然资源为依托,以人文资源为特色,创新模式,打造宜居宜业,集休闲、度假、户外运动等为一体的度假商圈,满足日益增长的休闲和健康需求。

作者:单厚军 李凌云 胡洪月

相关新闻
左侧固定广告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广告服务 联系方式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4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