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日报社主办

首页 人物 详情
一抹“中国红” 欢喜迎“国庆”
  • 来源:中国农网
  • 编辑:倪杨金子
  • 作者:邓楚瑜
  • 2021-10-03 09:22:01

红橙黄绿,秋高气爽。9月29日下午2点多,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弥勒市烟草专卖局西三烟叶工作站收购四组,洋溢着喜迎国庆节的氛围:用钢架和彩钢瓦搭建的收购大棚下,挂起了一排鲜艳的五星红旗,收购场地上,几名穿着红色马甲的卸车人员两两搭档,将从车上卸下的烟包整整齐齐排成数列。

在收购四组的收购现场,忙碌着一个戴着大红色口罩的汉子,这名汉子名叫段刘华,是西三镇凤凰村委会凤凰村民小组的“交烟代表”,今天他帮忙交售的烟叶有150余包,来自于31户烤烟种植户。

西三烟叶工作站今年推行“烟农代表交烟”模式,即以村民小组为单位,经所属村委会和烤烟种植户推选出人数不等的“交烟代表”,由“交烟代表”负责帮忙交售烤烟,其他村民则不需同往。

段刘华的工作任务不轻,为了确保各家的烟包不混错,他拿着一个笔记本,一边仔细核对烟包上的标识牌,一边认真记录,不时挪一下脸上的口罩。

段刘华戴着的这个口罩一角,印着“我爱你,中国”几个苍劲的汉字,往人群里一站,很是显眼。“这不快到国庆节了,戴这个口罩,喜庆!”段刘华乐呵呵地说,这个口罩是他前几天在网上买的,就是为了迎“国庆”准备的。

段刘华戴着“中国红”口罩,认记录各家交售烤烟的情况。邓楚瑜 摄

作为一名党龄10年的党员,村里这些年发生的变化,段刘华看在眼里,喜在心里。

凤凰村民小组位于西三镇西部,距弥勒市区30余公里,是彝族支系阿细人的聚居地。曾经的凤凰村是一个典型的贫困村,土地耕作条件有限,缺乏发展规模化产业的基础,此前全村共有建档立卡户104户365人。

2015年,按照弥勒市委、市政府部署,弥勒市烟草专卖局挂钩帮扶凤凰村,持续加大政策落实和资金投入力度,在产业扶贫、基础建设、责任落实方面精准发力。

5年来,弥勒市烟草专卖局投入基础建设资金460余万元,启动水利工程、自来水入户管网工程、围塘改造等基础建设项目5个。直接投入非烟产业发展资金60余万元,扶持104户贫困户开展生猪养殖、花椒种植。投入烟草产业资金25万元,改善生产基础设施条件,推动当地实现精准脱贫,助力乡村经济振兴。

“我们现在是‘每逢佳节倍感党恩’,感谢党,感谢祖国,让我们的日子越过越红火!”段刘华声音有些激动地说出这话的时候,围在一旁的人群频频点头。

李南祥戴着的口罩,和段刘华的同款。

9月30日上午11点多,泸西县烟草专卖局白水烟叶工作站黑龙收购点,分级员李南祥戴着大红色的口罩,忙活着分级。

李南祥今年24岁,家住泸西县白水镇无浪村委会无浪村民小组,参加烤烟收购工作有4年,家里从他爷爷这辈就种植烤烟。2018年12月,李南祥在父母的支持下,贷款24万元买了一辆小型挖掘机,平日里帮人挖沟、回填土地。去年,李南祥还清了全部贷款,这让他很有成就感。

“我从收购第3天就开始戴了,到现在1个多月了。”李南祥说,戴起这个口罩后,基本每天都有来交售烤烟的乡亲问他在哪儿买的,他都爽快地告诉大家,“时间一长,不少人也戴起了这种口罩。”

李南祥说,他虽然没过过苦日子,但爱国的心从小就有,关注国际国内大事的习惯已养成多年,“我们村里600多户村民,超过一半的人家买了小汽车,不少还建起了小楼,如果不是国家强大,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根本无从谈起。”

才辞中秋月,又迎金秋到。不论是在西三烟叶工作站,还是在黑龙收购点,这一抹抹靓丽的“中国红”,映射出的是乡亲们愈发红火的日子,以及那一颗颗毫不掩饰的爱国心。

相关新闻
左侧固定广告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广告服务 联系方式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4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