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4日,首届“中国新农民”故事会在江苏省常熟市海虞镇举行。图为“川西林盘”保护与发展模式运营人、四川源素轻旅文旅科技集团董事长李彪作故事分享。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戴军 摄
李彪: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大家下午好,刚刚我们看到VCR里是两个地方,分别是成都和重庆。成都的项目是2018年开始做试验田打造,项目很小,但是从我个人而言,我回到乡村是很偶然的机会。2014年,我的设计公司开到了不到两千平方米的乡村院子里,但是当时带来三组特别漂亮的数据:
第一组(数据)年营业额超过2千万元;
第二组(数据)客户平均留存时间超过4小时;
第三组(数据)最高一个月客户成交率超过50%。
这就给我们带来了一个思考,乡村庭院本身具有一种特别亲民、特别亲和的属性,而这种属性能够打破我们做生意营销洽谈过程中的陌生感,所以我们从2015年开始对成都、重庆周边的乡村进行了调研,发现一个巨大的问题(机会),乡村有大量的沉睡资源。
第二个问题是还有很多闲置的劳动力,在我们做项目之前没有找到合理的办法把闲置资源能够实现盘而又活的,以前我们只是盘没有活。在传统的农家乐和产业村落的发展上也发现一些问题,比如做柴火鸡的农家乐,旁边的农户也做这个,就造成了内部的大量恶性竞争。也就是说农村产业化在发展之前就已经开始“内卷”了。
我们想能不能找到一套模式能够让农户深度地参与进来,让农户享受到乡村振兴今天的红利和明天的红利,且能够按照城市发展逻辑完整、有序地实现城市人才回流到乡村,也就是说新村民有序融入乡村。
经过不断的摸索和探讨,我们建立了一套“四零模式”。
第一个零是零要素新增,盘活闲置资源。闲置资源主要是闲房闲地的资源。盘活闲置资源最重要是在现在村规绝大多数已经法定的情况下,因地制宜、因时制宜能够去把乡村的产业化发展做起来。
第二个零是零农户搬迁,融合住商形态。乡村振兴是为新村民、老村民量身定制的一套国家政策,如果因为要做乡村振兴把农民流转出去是不对的。作为乡村产业职业经理人,我们非常担心一个问题,在乡村振兴产业化发展过程中出现“万村一面”的问题。要解决这种问题核心在于文化。文化最核心的底蕴在于在地文化,而在地文化中,最大的承载主体是原住民。所以留住原住民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留住了在地文化。
第三个零是零门槛,共享放大社会价值和市场价值。刚才VCR当中有一段介绍,(以前)新村民回到乡村里要去租地建房,要去承担违规成本,进行运营还要承担整个市场风险及不良竞争。通过搭建一个平台,让我们的新村民租地不用掏钱,建房不用掏钱,房屋外立面改造不用掏钱,周边配套设施不用掏钱,周边配套产业不用掏钱,他只需要掏(钱进行经营性)产业投入。我们每次的视频营销广告对外宣发的点击量没有低于一千条,这就是我们所具备的专业能力,这样我们就能吸引大量地专业资源回流到乡村。
第四个是零缝隙衔接,智慧助力乡村,也就是说农户在这个过程中把闲置资源托管给村集体,村集体三权分制不要资产,只统筹资源的使用权和经营权。比如(英雄湾项目)通过我们的数字平台测算出来17.65平方米建筑为一标准份,托管以后会产生两个直接收益,一是年600元每份的保底收益,和营业额提成。为什么有营业额提成?现在绝大多数的村集体和村民负盈不负亏,今天我们分钱可以,如果(让农户)拿点出来说我们亏损了就做不到。乡村振兴第一阶段是不能伤了农户的心,一定要建立村集体和农户的信心。我们建立了一套体系,营业额提成,不同的产业形态营业额提成比例不一样,同时我们和成都大学一起研发了一套管理系统,这套系统从消费发起到消费完成,在我们的户外公屏以及农户的手机端看到收益数据变化,从某种意义上,建立了一种乡村新型互信机制。二是我的新村民存活率就是商户存活率到现在为止100%,包括疫情期间停业63天没有一个死掉。三是农户的创就业工资性收益增加100多万元。我们在建立一个生态让农户深度参与到整个乡村振兴的建设过程中。
也正是基于此,我们得到了成渝双城经济圈新农合作九龙坡区区委区政府的青睐和邀请,在九龙坡区落地拾里忆鄕共享村宿群落项目,而这个项目极有可能走出一条未来在大中城市乡村振兴当中城乡融合发展的路径。我们的整个这套逻辑是把城市当中年收入30-50万家庭收入人群的每年有62天的乡村游消费计划全部放到项目当中,让他建立和项目的联系,一次性投资不到30万,享受十年的住宿回报,且投资回报周期不超过5年。
共享村宿群落一经推出直接给我们带来了非常重要的两个突破,一是中信集团重庆分公司加盟进来做英雄湾村共享新村民,他来建立中信书屋,由我们进行代管运营,而中信书屋每年的运营产生的收益将形成第三次分配,分给我们村集体作为乡村人才创就业孵化基金。
二是中国联通除了给项目做网络铺设之外,也在这里建立了中国联通乡村会客厅,除了满足每年的使用需求之外,其余的时间也由产业进行经营,同时他的收益也将被捐赠为村集体的创就业孵化基金。
目前公司也得到了众多金融机构的关注,到现在为止,源素轻旅从2018年成立到现在市值评估超过2个亿了,我们也希望在接下来的岁月中能够在共享村落,在乡村人才培育,在大中城市二圈层乡村振兴的模式以及复制当中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谢谢大家!
唐结园(点评):
李彪董事长分享的故事对乡村振兴最大的价值,我认为是在唤醒、用好、发挥乡村资源中应该张开双臂,拥抱工商资本和能人进来。
李彪分享的故事可以看到是带动了老乡,而不是代替了老乡或排斥老乡。我们发展乡村产业,本身就是以农村资源为依托,把价值链留在农村。以促进农民增收,带动农民致富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这一点也是不容易的。如果不能带动农民致富,而是代替、排斥农民,那样的乡村产业宁愿不要,因为乡村振兴的本质是要让农民富起来、让农村美起来、让农民的生活好起来。李彪分享的案例值得学习、值得推广,谢谢!
孙林(点评):
刚才唐所长讲的我觉得特别重要,我就说两句话。建立有效的利益连接机制,激活农业农村资源,发展乡村经济。新农人、新理念、新模式、新机制、新功能、新发展,为你点赞,谢谢!
(内容整理来自会议现场文字实录)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4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