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日报社主办

首页 分享会 详情
吴迪 :用数字技术为农民搭建创业平台
  • 来源:农民日报
  • 编辑:张焕慈
  • 2021-10-24 15:56:38

DSC_5993.JPG

10月24日,首届“中国新农民”故事会在江苏省常熟市海虞镇举行。图为河南洛阳市中科农村电商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吴迪作故事分享。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戴军 摄

吴迪:

大家好,我是来自河南洛阳的吴迪,今年34岁,在农业创业已经12年了。我的父亲在农业科技领域探索了20年,在他长期的耳濡目染下,我走进了这片大有可为的天地,我们两代人对农业如何智富有30年的实战经验。很高兴今天能站在这里,和大家分享我的农业故事。

一、我的十二年创业经历。

2009年随着大学生返乡创业的号角吹响,我坚定的走进农村开启了我的创业之路。我的创业是从种植日本精品小西瓜开始的,现在回想起来,掌握农业技术真的不容易,刚开始种植的第一年,我和合伙人认为相信农民的种植技术就足够了,结果到了成熟期发现全都是生瓜蛋子,我们忍着心里的难受把失败的西瓜埋进了园区旁边的荒地里,奖学金和兼职挣来的钱全都赔了。第二年我们找来了技术合伙人,2011年5月10号那天,1万箱西瓜终于成熟,品质特别好,坐等了3天都没人买,慌了神儿,连送带卖出了3000箱,剩下的7000箱积压在仓库,只能在晚上开着拖拉机到5公里外的荒地埋西瓜。两年埋西瓜的惨痛经历,让我学到了“农业致富的2条黄金法则:农业科技和以销定产”。第三年,铭记信条,明确分工,孙老师带园区工人搞技术,我和张扬负责渠道开拓和电商营销。提前的工作准备让我们获得了成功,2012年西瓜销售额达到200万,不仅偿还了80万的债,手里第一次有了20多万的流动资金。

二、农业的“万达商场”,带着农民走上创业致富路。

本以为事业走上正轨,但是意外还是出现了。随着精品小西瓜的销售火爆,大棚里的西瓜开始出现丢失的情况,最严重的时候到了整个大棚内的西瓜一夜之间不翼而飞,甚至红外监控设备也难逃厄运。同时,农民看到农场挣钱、自己的钱袋子没鼓起来,也开始了怠工、出工不出力的情况。

老村支书石刚建,见证了我们创业初期的坎坷,从刚开始不信城里小孩能干农业,到后来看到我们的坚持,给我们出主意说:“国家提倡合作社,鼓励你们和农民一起发展,你研究一下,如果可以搞好和农民的关系,带领他们一起赚钱,那才是长久的事。”没想到老书记的建议,竟让“农业+互联网”成了我的IP,那时候我在幻想,有没有可能把农场变成农业的万达商场呢?

于是我们就开始尝试着把大棚租给农民,让农场变成商场。每一个大棚就是一个商铺,而我们相当于物业,教会农民经营好自己的商铺,同时我们把顾客吸引到农场来消费,让农民挣到更多的钱。樊国粉和李桃霞就是这些创业农民的典型代表,李桃霞是农场所在村的80后,第一年租棚就收获颇丰,“经营他们教,市场他们管,没有后顾之忧的做农业还赚钱”这句话逐渐在她身边朋友传开了,后来她陆陆续续把身边的朋友带到园区创业。樊国粉就是其中之一,樊国粉创业的头一年租就展现了她较好的管理才能,逐渐的成为了农业商场的草莓主管。

这些在乡村的年轻人,她们玩微博,会微信我们沟通非常方便,2015年我们一起微博营销,粉丝有5万多人,农业商场一年交易额达到了1200余万元。我想这可能就是合作社带来的生产关系改变而形成的结果,农民不再是雇佣者,他们变成了老板自由且有尊严的做农业,体面的赚钱。

三、“数字技术+农业商场=农民创业综合服务体”合伙经营共同富裕。

2014年底我们带着“农业商场连锁”的商业计划书,参加了农业部、团中央举办的“中国青年涉农产业创业创富大赛”获得了全国冠军,央视新闻的报道让合作社的知名度大幅提升,很多农民都争先恐后想进来创业种草莓、梨、葡萄,都知道在这里创业会得到我们给他的品牌包装、电商营销、技术指导服务,产品不愁销而且价格高还赚钱。原有的租赁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品控要求,我该如何组织农民共同致富呢?

带着问题向父亲请教,他告诉我:“每个农民都是干农活的一把好手,但不会种、不会管、不会卖的三不难题一直困扰着他们,你无法替代他们,但你可以帮助他们提升,例如农业科技、产量质量、市场对接,让他们赚更多钱。”这时候“农民创业综合服务体”这几个字出现在了我的脑子里,这不就是农村的众创空间吗?我的计算机专业和硕士读的工商管理终于可以在农业领域发挥作用了,农业完全可以酷起来。

2015年我把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技术引入农业,经过5年的不断升级,我们的创业者是拿着手机这样种水果的“用8号生物肥料1袋,兑水150斤,大棚半通风,叶片留3片,花留3朵”。我们把20个品类80个品种的农作物的种植流程,规范成了960种标准动作,全流程1583项数据监控,创业者经过30天培训就可以“零经验”完成农业生产。更多体力活,由无人机和无人车帮他们做,数字化让农业变得“零经验、容易会”。

紧接着农业商场在组织形式上进行“合伙制”升级,每一个种植项目成本独立核算,农民创业者以劳动力入股,物业以管理、技术和渠道入股,利润对半分。合作社实现了给农民的“第三次分配”:地租、劳动保障金、利润的5:5分配,合作社变成了农民创业综合服务体。妮子是第一个尝试合伙经营的创业者,她承包4栋温室种可丽西瓜,生产技术看手机和品牌销售由物业负责。那年西瓜销售结束,她算了一笔账,创业4个月,收入5.5万元,她这个成果可把其他的创业者眼馋坏了。2016年4月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汪洋,来中科电商合作社访问时这样评价道:“你们已经实现数字化了,这就是‘互联网+农业’,这就是智慧农业,现代农业。”而在这一刻,我更加坚定了,农业绝对是一个有前景的行业。

2018年,我们给农民创业综合服务体起了个名字“小康农民讲习所”。时至今日,小康农民讲习所在16个城市开花结果,转化农业科技成果150余项,提供“三不”解决方案36项,申请专利50余项,累计培训农民30万人次,带动5000名创业者增收致富,年创造经济效益1.2亿元,这些创业者都是大咖,咖时代的到来,必将让乡村更加美丽,产业更加兴旺,农民更加富裕。

主持人:

感谢吴迪的分享。接下来有请专家进行点评。

苏国霞(点评):

吴迪你让我觉得后生可畏,特别高兴,你们农二代,比官二代、富二代、育二代更有出息。你的故事让我觉得他是对刚才赵院士理论的一种诠释,就是我们把最先进的数字技术、互联网应用来指导我们的农业,指导每一个环节,从种植、养殖到销售,直到管理,这样就可以促进我们整个农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就有可能超越其它国家。历史上,新技术的出现不只一次地让一些国家、一些地区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实现了弯道超车,像北欧的那些小国挪威、芬兰,整个发展起来靠的就是生物技术崛起的那几年。

互联网现在有了这么好的技术,如果我们把它用于中国的农业,就会赶超世界先进水平,提升整个农业的水平。

谢谢!

詹新华(点评):

刚才苏司长的点评非常简洁,也切中要害,我就讲两句话,从新农民来看。

第一,生产技术确实已经进入第三阶段了。第一次是生物技术,第二次是装备技术,第三次是数字技术,从生产到营销,从生活到各个方面都无处不体现着数字技术的魅力。

第二,从生产关系角度来讲,咱们要带领农民群众、帮助农民群众实现富裕。我认为新农人正在构建这种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变化,在逐渐地成长,非常高兴看到有更多的新农人不断地涌现,谢谢!

(内容整理来自会议现场文字实录)

相关新闻
左侧固定广告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广告服务 联系方式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4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