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日报社主办

首页 政法·热点 详情
屋场微治理 管用解难题
  • 来源:农民日报
  • 编辑:刘云
  • 作者:李婧
  • 2021-10-28 10:01:02

20211028_005_01_78492.jpg

屋场长主持召开屋场会。 资料图

67万人口,配备1616名村干部,平均每名村干部要服务400多位村民,如果遇到新农合缴费这样事务扎堆的情况,村干部就算长出三头六臂也难以招架。湖南省石门县曾经面临这样的治理难题。如何破题?从2018年起,石门县探索“屋场微治理”的乡村治理方式,通过设屋场员、屋场长作为群众的联系人、办事员、调解员,充分调动村民有效自治,形成了治理有序的网络格局,一举破解基层治理力量不足的难题。

困境:山多路远 人力不足

石门县总面积3970平方公里,70%以上为山区。“我们这里人口发展不均衡,老百姓居住分散;山区多,站在两个山头的村民见得上面,但是要说上话,就得下山走半天。”石门县组织部工作人员杨睿介绍,这样的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导致村里开展工作时,上高山、走远路的情况十分普遍。在2007年实施合村并组后,全县行政村(社区)人数规模小的近千人,规模大的村(社区)达到四五千人,而每个村的村(社区)干部职数只有3-7人。全县331个村(社区)共67万人1616名村干部。“基层治理能力不足,老百姓也经常感到不方便。”杨睿介绍。

这样的难处,村干部感受最深。石门县白云镇北峪湾村党总支书记朱德国介绍说:“北峪湾村村域面积有11.6平方公里,共1006户3202人,可村干部几个人呢?只有6个!”朱德国说有一次村里同时报上来八九个待处理纠纷,干部跑半天,忙得脚打后脑勺,村里人依然觉得工作不到位,抱怨“有了事,几天都见不上人”。

据了解,为了完成基层治理工作,所有村(社区)在工作扎堆的时候,就会临时聘请人员帮助完成阶段性工作。据村干部介绍,“这些人员的工资都是由村里负担,有些村的临时工作人员达到20多人,村级资金负担大大增加了。”

创新:以屋场为单位 形成微治理格局

为了实现工作突破,石门县探索创新“网格化”管理。然而,在调研中,石门县发现按照行政村划分区域的传统方式,并不符合该县实际情况。合村并组在一定程度上打乱了村庄延续已久的组织形态,原先的村落、居民小组才是村民日常生活中重要关系范畴,内部有村民世代建构起来的关系网络,有其固定的人情往来和共享文化,村民对新的村组事务参与积极性较差。

基于这样的情况,石门县探索以屋场为单位,实现“网格化”管理。“屋场”是部分南方地区对自然村的称呼,由一个或多个以家族、户族、氏族或其他原因自然形成的居民聚居点。石门县打破原自然村、组的区划旧格局,按照“地域相邻、产业趋同、风俗相近、规模适度、群众认同”原则,实行区划重整、组织重构。每个行政村划分一定数量的片区,片区内划分若干个屋场,形成以屋场为单位的微治理单元。每个屋场的人数不同,一般为20-30户,多的百十来户。

每个片区设片长,屋场设一名屋场长、若干名屋场员。从无职党员、入党积极分子、“两代表一委员”、贤达能人等人群中民主推荐优秀人才担任片长、屋场长、屋场员,形成了以村党总支、片区党支部(党小组)引领,党员、屋场(长)员联系服务农户的治理组织架构。

石门县根据村里事务的频率、村民的情况,综合考虑制定了“屋场微治理”的规则,落实每个职务的职责,要求每个片长、屋场长、屋场员负责联系固定数量农户,几户到十几户不等。当联系户有纠纷、困难、突发事件等情况,随时可以找身边的片长、屋场长或屋场员帮忙。

“我们要求片长、屋场长、屋场员发挥积极作用,政策法规上门宣讲、产业发展上门指导、大小困难上门帮助、身心健康上门看望、突发事件上门应对、意见建议上门收集、不便事宜上门帮办、矛盾纠纷上门劝解、环境卫生上门督促、美德新风上门倡导。”杨睿介绍,除了“十上门”外,片长、屋场长和屋场员每月至少走访联系户1次以上,每月召开屋场会1次以上。村里的大小事务也都可以通过片区、屋场迅速传达、办理。

当村里有需要协商办理的具体事项,屋场员或屋场长先召集群众在屋场会上自行解决,解决不了再到片区或村办理。形成“小事不出屋场,大事不出片区,难事不出村”的治理格局。

2019年,全县27个乡镇区(街道)、农林场的316个村和农村社区共划分了1058个片区、3627个屋场,“有了屋场这张网,工作一下子有了抓手!”石门县委组织部副部长、两新工委书记董琳表示。

2020年底,石门县开始运用直达农户的村级治理模式互联平台——“屋场钉”,进一步解决人多、路远的乡村治理难题。“屋场钉”是一款针对乡村治理的APP,村民可以通过“屋场钉”看到屋场发送的消息,还可以使用电话、视频进行网上会议,同时可实现信息“群发送”“秒送达”。老百姓生活中遇到什么困难,发现什么问题,只要通过“屋场钉”钉一下屋场工作人员,就能第一时间得到办理和反馈,办理结果在“屋场群”内都能看得到。

破题:屋场长得力 村干部“来劲儿”

从“屋场微治理”落实以来,村干部的感受是“来劲儿”。朱德国说:“北峪湾村现在设有22个屋场,真是起了大作用了。最近正赶上新农合缴费,以前,一到这时候,我们就忙起来了。要喊村民去银行及时缴费,跑腿帮忙。同时,老百姓还抱怨银行排大队。现在有了片长、屋场员、屋场长,他们就近宣传,现场帮大家办理。有的屋场员能熟练掌握智能手机的功能,用小程序一下子就给缴清,有的屋场员不会用智能手机,也能收上钱来帮村民到银行办。村干部着重协调、解决个别难题,日常工作就能迅速开展。”

陶文平是夹山镇杨坪社区陶家岗屋场的屋场长。他目前经营一个农业公司,为当地提供了100多个就业岗位,在村里有一定号召力和威信。当屋场长两年来,陶文平觉得,屋场长、屋场员最大的作用就是老百姓有事找得到人解决。最近陶家岗屋场发生了一起纠纷。村民杨某种植的梨树因树冠长大,遮盖了村民汪某部分田地的光线。汪某自行把梨树剪枝,这一下“捅了马蜂窝”,杨某认为汪某是“欺负人”,两人剑拔弩张。陶文平就住在这个屋场,当天就到两家走访。对杨某,陶文平承诺:“对方擅自剪枝,我一定让他登门道歉。乡里乡亲和为贵。这树,以后咱不要在地边栽啦。”对汪某,陶文平劝说:“树冠遮阴是事实,但你至少要先打个招呼。人家已承诺以后栽树不妨碍你,你得去认个错吧!”半天时间,两家人握手言和。

效果:治理有力 百姓受益

以前常抱怨找不到村干部的老百姓,最近也感觉到事好办了。“以前有事找村干部难,现在有事就找身边的党员、屋场长,可方便了。”白云镇北峪湾村朱家老屋屋场朱圣岳告诉记者,他的爱人患病,家庭经济困难,还是屋场员长走访时了解情况,替他反映到村里,为他办理了手续,争取了低保待遇。

朱德国介绍,北峪湾村有6000亩柑橘。“我们村一直在研究升级品种。但是靠着村干部一家一户宣传,等老百姓报上名来,早就过了种植季节。”朱德国说,自从屋场治理实施以来,北峪湾村的柑橘新品种宣传就开始酝酿了,今年试种了100亩阳光一号柑橘新品种。“以屋场为单元进行推广,老百姓自主报名,推广速度非常快。”朱德国说。

2021年春耕以来,石门县召开了1万多场“屋场会”,“屋场会”上下发各类生产技术指导资料10万余份,收集各类意见建议7994条,化解各类矛盾纠纷3462起。

今年防汛期间,石门县发生了大规模山体滑坡,瞬间塌方量约300万立方米。由于屋场员反应迅速,通知人员转移及时,未造成任何人员伤亡。

“我们石门县以屋场为微治理单元的村级治理模式,因地制宜解决了山区镇人口分布不平衡,基层管理人力不足等问题,提升了乡村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水平。”董琳表示。

微评 | 屋场微治理胜在“接地气”

石门县的“屋场微治理”实际上是网格化管理的“本土”创新。其能发挥极大作用,主要原因是根据自身条件做治理手段的创新,不生搬硬套传统方式。

石门县作为山区县,地域特点、人文特点都非常鲜明。当村干部面临人少、事多、山高路远等实际困难时,激发村民自治热情、提高村民自治能力,是乡村治理提质增效的应有之意。推行网格化,是比较好的办法。试想一下,如果石门县急于一时,简单推广网格化治理手段,直接按行政村的区划生硬地以一定人口比例或地域范围来推行网格、配置网格员,那实际效果未必会有“屋场微治理”这么好的效果。石门县的“屋场微治理”巧妙之处就在于“因地制宜”。

村民对参与行政村管理的积极性不高,就顺应民俗,按照村民长久形成的关系范畴来设置网格管理的单元——屋场。鉴于当地人口分散,发展不均衡的特点,屋场的设置不拘于地域大小、不限制人口,一切以群众方便最核心要义,以治理手段有效为最终目的。在治理框架初步形成后,石门县还通过吸引有声望有激情的片长、屋场员、屋场长提升治理水平,及时引入技术手段为治理手段增效。

因此,“屋场微治理”能发挥效果,受到群众好评,其胜在“因地制宜”做创新,踏踏实实干事情。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李婧

相关新闻
左侧固定广告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广告服务 联系方式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06045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2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