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日报社主办

首页 致富 详情
燕北山乡兴果记
  • 来源:中国农网
  • 编辑:张焕慈
  • 作者:赵丹丹 孙维福
  • 2021-11-04 14:29:01

近年来,地处燕山北部、纯山区县的河北省宽城满族自治县,以推动产业振兴为抓手,以培树“一村一品”为引领,大力发展板栗、苹果、中药材、山楂等林果特色产业,既扮靓了绿水青山,又赢得了金山银山,生态、经济双双获益。该县化皮溜子镇西岔沟村,便是一个“山林山果富村富民”的山乡例证。

产业兴农——荒山坡垦出致富果

深秋时节进入西面环山的西岔沟村,只见满式墙垣连绵不断、石筑梯田延伸山顶、新建民居错落有致,一个现代田园式村落顿时让人眼前一亮。山坡上,不时传来果农们欢声笑语:“看着漫山的红苹果,我们打心眼里高兴!”

谁曾想到,昔日的西岔沟村,到处都是满目疮痍的荒山坡,村民守着几亩薄田望天收,年人均收入不过千元。许多年轻劳动力不得不远离家门,寻些零活养家糊口。

“不从根本上改变山多地少的制约,就没法在乡村振兴中实现突破,也不可能实现富民增收。在山上做文章、在林上抓效益,我们走出了一条符合实际的乡村振兴特色之路。”时任宽城乡村振兴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张伟说。

得益于县政府大力支持,经过土壤专家检测,西岔沟村荒山坡竟然是适宜种植苹果的“聚宝盆”。村两委班子喜在眼里、急在心上。喜是终于找到了富民路,急是荒山坡崎岖不平咋栽树。“没有垦不出的荒山,没有过不去的坎,这是我们村唯一的出路,必须干。”全村动员大会上,时任西岔沟村党支部书记陈玉富决心坚定。

寻富之旅,向山而行。外出年轻人返村了,男男女女上山了,历经春夏秋冬,梯田从山脚叠到了山顶。谁也记不清多少天起早贪黑、流过多少汗水,却记得开垦出的石头全部变成了梯田的护坝,辟出的梯田全都栽上了苹果树。仰头望着2000亩苹果林,村民们不禁感慨:“这是我们的希望啊!”

科技助农——果老农变身“土专家”

然而,正当盛满村民致富梦的苹果红艳满枝,却被一场果腐病砸了个稀碎。一时间,大伙儿陷入深深的迷茫和无措。

“要想发展好苹果产业,必须靠科技”,村两委班子迅速意见统一。听说河北农大李保国教授是有名的果树专家,村两委成员便主动请缨,一定去把教授请过来,帮助村里解决难题。

李保国当时正在富岗村带领群众研究果树,远道而来的村两委成员找到他刚说明来意,李教授就欣然同意了。但他要求西岔沟村,必须在一周之内先将腐烂的果树砍掉。这在当时靠普通锯子和人力是不可能实现的。回到村里,村两委马不停蹄地借来了油锯,夜以继日地砍伐病树,仅用四天就达到了标准。

很快,李保国教授来到西岔沟村,开始细心指导果树栽培技术,村民们重新看到了希望。“没有李教授就没有我们现在的好日子”,回忆当年的情景,张春江感慨万分。原本是西岔沟村普通农民的他,自从认识李教授,便跟随他学习果树综合管理技术,如今已成为果树栽培能人,被十里八乡称为“土专家”,果树授课的足迹遍布承德、唐山等地。

从此之后,西岔沟村每年都会邀请各路专家前来指导,富岗村的梁国军、河北农大的孙建设,还有北京农科院果树研究所、秦皇岛昌黎果树研究所的专家,相继应邀来到西岔沟村。西岔沟村的苹果,如今已实现了配方施肥、苹果套袋、疏花疏果、春夏耕种除草等先进技术全面推广应用。

“以前不懂技术,苹果个头小,经过专家指导,我家最大的苹果能达到1斤左右,好吃又高产。”村民任庆贵说。

品牌强农——红苹果变金苹果

瞄准土壤富硒优势培育特色果品,不断做强果品产业的西岔沟村,如今有了自己的“西富”苹果品牌,不仅通过绿色食品认证,还获得农业农村部“2016中国最有影响力的十大苹果区域公用品牌”和河北省唯一的“金苹果”两项大奖。不仅如此,为让苹果获得更多的含金量,形成特色鲜明、优势突出、效益明显的农业发展新业态,西岔沟村办起了苹果采摘节,依托苹果产业兴起了民宿农家乐。

“这里山清水秀,苹果香甜可口,还可以带孩子一起体验劳动,看节目、摘苹果、吃农家饭、住农家院,明年我会介绍我的好朋友一起来采摘。”不久前举办的苹果采摘节上,一位游客开心笑言。“我们还准备发展苹果林下小杂粮,赶上网络直播带货热潮,让我们村的山货在品牌路上越走越远。”说起未来,村支部书记王保荣信心满满。

如今,苹果早已成为西岔沟村的支柱产业,面积达2000余亩,年产100万公斤以上,农民来自林果的收入占纯收入的65%以上,人均收入从几百元增加到13000元,成为宽城乡村振兴的样板村。

西岔村蝶变映射的,则是宽城全县农村经济发展大做、深做新时期“山文章”的显著成效。近年来,该县仅新载板栗、苹果、山楂、核桃等优种果树,就达3万亩260万株,改建扩建经济林示范区12个,建成林果示范村8个、示范园12个、家庭果园2600个,全县果品年产量增至10.7万吨,林业年总产值达到16亿元。

作者:赵丹丹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孙维福

相关新闻
左侧固定广告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广告服务 联系方式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06045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2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