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泮溪村充分发挥村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积极抢抓省、市、区全域旅游发展战略机遇,依托村内丰富的旅游资源,因地制宜推动旅游产业落地实施,采取景村共建模式,积极推进乡村治理创新和转型。
太平镇泮溪村位于南昌市湾里管理局太平镇西北部,梅岭国家风景区、国家森林公园腹地、国家4A级旅游景区狮子峰山脚下。全村总人口共437户1274人,下辖4个自然村,土地面积5037亩,其中耕地面积614亩,山林面积3240亩。境内自然条件优越,青山碧水,风光旖旎,森林覆盖率高达80%。近年来,为提升乡村治理能力,泮溪村多措并举,积极抢抓省、市、区全域旅游发展战略机遇,依托域内丰富的旅游资源,因地制宜,以景村共建模式,探索“旅游+产业”发展新路子,积极推进乡村治理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
一、强化担当,村“两委”凝聚有力
泮溪村是“十三五”省级贫困村,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5户28人,针对过去工作不主动、纪律松散、班子成员不和谐等情况,南昌市驻村工作队积极寻找症结所在,并以村级换届为契机,协助镇党委选拔优秀人才,选好带头人,配强村“两委”班子,发挥党员干部模范带头作用,并以专题组织生活会的形式,安排支部班子成员之间谈心、谈话、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有效地化解了相互之间的矛盾和误会,促进了班子成员的团结。以落实“三会一课”制度、主题党日活动为切入点,加强政策学习,提升履职能力。用好村级监察联络员工作制度,规范村级事务,请纪检监察员参加村“两委”会议,传达上级廉政精神,参加“三重一大”会议,监督三支公开情况。
二、讲好“三风”,助推移风易俗
用好悠久的历史文化,讲好故事,推动文化阵地建设,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保护传统文化,推动移风易俗。
一是成立了村民理事会、红白理事会,引导村民开展绿色殡葬改革,实行“禁燃禁放”,自觉抵制封建迷信,婚丧喜庆活动大操大办、人情债、攀比炫富等陋习恶俗。
二是充分挖掘本土文化资源,依托泮溪杨氏先祖“四知先生”杨震的优秀家风家训,制订、完善泮溪村村规民约。开展“泮溪人讲好泮溪故事”活动,通过评选身边好人、最美丈夫、文明经营模范、爱心企业家、模范夫妻、最美庭院等10个类别10位好人,大力宣扬良好的家风、民风、乡风,得到了老百姓的称赞和效仿。
三是将弘扬“三风”文化与传承杨震“四知堂”“家规”“祖训”文化相结合,充分挖掘“耕读传家”优良传统,以泮溪联合村组“四知堂”、新村村组“四知书屋”为载体,转变村民的思想观念、摒弃不良陋习,让村民丰富知识、学习技能、提升素养,助建淳朴文明家风、乡风。
三、抓村容村貌,村庄品质升级
积极配合镇政府率先谋划,提前布局,大投入抓基础设施建设,积极补短板,瞄准关键节点,精准发力,不断夯实基础条件,不断提升村庄基础设施水平。近年来,全村共实施了基础设施、产业提升等方面项目40余个,修建了停车场、旅游公厕等配套公共基础及服务配套设施。对全村人居环境进行了整治,积极推进“户集、村收、镇运”垃圾处理模式和垃圾分类处理方式,全面实现污水垃圾和村庄环境整治全覆盖,村容村貌明显改善。老百姓对村委会工作更加认可,思想也得到了转变,自觉参与环境卫生保护,形成了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提升的良性循环。
四、重产业发展,促村富民强
通过加强乡村治理,泮溪村更加有文化内涵、有靓丽颜值,依托梅岭风景区独特地理位置优势,以原有自然生态、天然无污染环境为依托,发展生态旅游观光园建设,促进农林业科技成果转化,形成新型农林业生产模式;大力调整农林业种植结构,发展葡萄、油菜经济作物种植;充分利用良好的生态资源及客源优势,发展农家乐产业;盘活闲置房屋,大力发展民宿,开辟农民致富新途径,在党员示范户的示范带头效应下,泮溪村现已开办农家乐30家,成为小有名气的农家乐示范村;通过土地入股、资金入股等方式,吸纳贫困户入股分红,建设了村级光伏发电站,年收益达3万元。通过产业发展,泮溪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有了依靠,农民增收致富能力增强,乡村治理后续也有了保障。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 by farmer.com.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