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面对乡村各种乱象,织里镇注重从党建融合、体制改革、民生建设和智慧治理等多个领域靶向发力,着力在破解治理难题上下功夫、在创新治理方式上出实招、在推动治理实施上凝合力、在完善治理体系上补短板,积极打造乡村治理的织里样板,向“社会治理先行地、美好生活试验区”目标不断奋进。
织里镇位于湖州市吴兴区东部,总面积约 90千米2,常住人口约 45万人,其中外来人口 35万,汇聚了 4.2万个工商注册经济体,发展形成以童装产业为引领,以羊绒羊毛、电子信息、新金属材料、光伏装备四大产业为依托的产业集群。人员汇集、企业集聚、文化碰撞,让织里镇给外界留下了环境差、秩序乱的“大工厂”印象。2004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视察织里镇时提出:“抓经济也不能忽略社会管理,要把矛盾解决在基层。”的殷切期望。织里镇牢记总书记嘱咐,积极从党建融合、体制改革、民生建设和智慧治理等多个领域发力,积极打造“由乱到治”的乡村治理织里样板。
一、推进党建融合创新,乡村治理有了“强引擎”
镇党委始终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稳定是第一责任”,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形成“基层党建 +乡村治理”模式。
(一)“小区域”构建“大党建”
建立以“镇党委—片区党工委—村社党组织—网格党支部(党小组)”4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镇为基本框架的党组织体系,建设 60个党群服务中心、网格党群服务中心和邻里党群服务中心,推动安庆、武汉等 5家商会先后成立党支部,吸收 400多名外来党员,从源头上加强和夯实商会、行业协会的党建工作基础。
(二)“小支部”推动“大治理”
坚持“把支部建在网格上”,以全科网格为基础单元,将 3?800多名党员划入 168个全科网格,让党员“居住”在网格、服务在网格、奉献在网格。通过“楼宇找党员、党员找组织”活动,共吸引 300名新老织里村民亮出党员身份;通过“老乡服务老乡,乡亲管理乡亲”方式,吸纳流动党员入驻全科管理服务网格。今年以来,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党员达 1?000余人次。
(三)“小细胞”发挥“大作用”
打造以“红色楼长”“红色路长”为主体的“织里铁军”,将每月 15日定为集中服务日,全面开展“千名干部联村企”活动,解决基层痛、难点问题 2?762个。一年来,共完成 13次调解工作,成功破解奥里博斯破产劳资经济纠纷难题,196位工人工资和补偿金全部执行到位,60名员工实现再就业。
二、推进管理体制改革,“小政府”实现“大服务”
将镇域内 21个社区和 34个行政村划分为 6个区块,设立 6个二级办事处,建立南北 2个调解中心和 24个全科网格执法点,整合下放安监、市场、交通、市政、环卫等 6条线职能权限,推动人员力量下沉,大大提升问题解决效率,有效实现管理职能与全科网格无缝对接。推动“千名干部联村企、争当金牌店小二”活动走向深入,引导党员干部争当服务企业“店小二”,充分听取意见,及时回应诉求,加快优惠政策落地落实,完善营商环境,提高涉企服务和保障水平,提升政务服务效率。
图 1 党员干部争当志愿者,服务千家百姓
三、推进“最多跑一地”改革,纠纷化解只进“一扇门”
进一步提升由信访超市、代表委员之家、法庭仲裁庭、南太湖社会治理研究院以及卫士之家五大部分组成的织里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实现法律咨询、调解、劳动仲裁、立案开庭等一站式服务,成为老百姓解决具体问题的主阵地。
图 2 织里社会治理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
在信访超市设立多元化矛盾调解和接待大厅,打造社会综合治理便民服务平台,开设综治、信访、矛盾调解、禁毒、12?345市长热线、“四个平台”及司法等窗口,实现一体化办公、一站式服务。在代表委员之家开展“搭建‘连心桥’,提升群众满意度”人大代表主题实践活动,每月、每季人大代表定期开展接待活动。截至 2019年底,累计开展代表接待活动 117次,市、区、镇三级代表 352人次参与接待活动,接待群众 367人次,收集意见建议354条,现场解答 213条,交办 141条。在法庭仲裁庭为群众提供法律咨询、调解服务、司法援助,致力解决涉法涉诉等疑难纠纷,努力实现群众法律维权道路通畅,形成完整的乡村治理“闭环体验”。2019年共调解矛盾 898件,矛盾纠纷化解率达 99%以上。
四、推进社会力量参与,共享共治吃上“百家饭”
坚持一手抓“一站式”纠纷调解,一手抓群众性力量参与,积极吸纳“平安大姐”工作室、“吴美丽”工作室、老兵驿站、平安公益联盟、冯志强志愿队和爱心妈妈团等社会力量。着眼调解新居民劳资纠纷,来自全国 17个地区的 24名成功创业女性自发组建“平安大姐”工作室,作为一个全部由新居民组成的社会公益组织,以“真诚、博爱、感恩”为服务宗旨积极参与矛盾化解,被亲切地称为新居民的“好大姐”。着眼服务退役军人和群众,2018年“老兵警长”陈建如发起成立老兵驿站,先后又建立 4个分站,将全镇 1?916名退役军人全部纳入“老兵驿站”服务管理。截至目前,全镇老兵驿站已开展活动 342次,调解纠纷 293起,排查并整改各类隐患 152处,帮助困难群众 112人。秉承“服务、奉献”精神,平安公益联盟现有平安志愿分队 15支,核心队员 800余人,总人数 2000余人,积极投身社区治安巡逻、交通秩序维护、消防隐患排查、民事纠纷调处化解、安全防范常识宣传等各类平安公益活动中。这些社会组织不断总结具有织里特色的劳资调解、工伤调解、新居民调解经验,摸索出警调联合、访调联合和警律联合等调解机制,全力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
图 3 “老兵驿站”创建人陈建如对务工人员做普法宣传
五、推进智慧管理引领,善治乡村用好“大数据”
坚持大数据支撑,积极整合公安、消防、安监等相关部门信息,建立社会治理综合信息指挥中心,构建推动乡村治理智慧化转型的织里镇乡村治理大脑——“智慧织里”。作为省政府 20个智慧城市建设示范试点项目之一,通过加强网络、光网、专网、云平台等基础设施建设,开发实施“智慧安防”“智慧消防”“智慧安监”“智慧人口管理”等子项目,为乡村治理植入“最强大脑”。网格监管员通过采集辖区内所有童装企业、出租房等基础信息,建立基础消防安全数据库并实时更新。消防部门推广应用“智慧监管”“智能预警”“智慧用电”和“智慧用水”四大系统,实现火灾事故“精确防范”“精确预警”“精确指挥”和“精确处置”。例如“智慧用电”系统可跟踪监测电气线路的温度、电流、剩余电流,一旦温度过高便会自动发出提示,8秒钟之内企业主的手机便会收到短信提醒。“智慧人口管理”为居民管理工作提供便捷途径,业主可以通过其自主申报系统、指纹识别、图像抓拍和身份证读取等,让新居民登记工作不再繁琐。随着“智慧织里”推广应用,近 5年来,织里刑事案件年平均降幅达 18%,智慧消防让全镇市政消防栓完好率达 98.79%,消防灭火救援效能提升近 20%,企业用电隐患综合下降 37.9%。
图 4 织里镇综合信息指挥室实时关注镇区动态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4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