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日报社主办

首页 动态 详情
疫情防控常态化,营商环境怎优化?
成都召开研讨会,专家学者来支招
  • 来源:中国农网
  • 编辑:李忆宁
  • 作者:卢晓莉 李传君
  • 2021-12-16 12:05:02

当前,新冠疫情仍在蔓延,各地疫情防控也处于常态化。然而,不可忽视的是,疫情下经济如何发展?政府如何给企业营造更好的营商环境?这是个值得思考的问题。12月14日,成都市社科联(院)、成都市金沙智库研究会联合召开了“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成都营商环境建设”研讨会,与会领导与专家畅所欲言、激烈讨论,从数据环境、市场环境、法治环境、文化环境、服务环境等方面,为成都市在疫情常态化背景下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提出了对策路径。


专家们展开激烈讨论

数据环境方面,专家们特别提出,在疫情常态化背景下,要建立数字化营商环境,聚焦数字化转型背景下中小企业发展需求,将疫情防控以来出台的财税、金融、社保等一系列阶段性惠企帮扶政策相衔接,构建起长短结合的多层次政策体系,助力经济治理由经验型转向数据型、由定性目标转向定量目标、由粗放调控转向精准调控,为高质量发展积蓄力量。

市场环境方面,专家们一致认为,应当建立“尊商重商优商”公平的市场环境和宽容失败的创新环境,继续落实一系列“尊商重商优商”政策和举措,真正让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家放心、安心、开心,着力提高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家的社会荣誉感,优化企业的发展环境,促进城市经济健康持续发展。

法治环境方面,专家们认为“法治就是营商环境”,法治因其透明度高、社会运行成本低、行为可预期性强,从而是一个城市文明化程度的重要标志。成都应着重加强法治政府建设,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落实“法无授权不可为”的权力运行铁律,打消市场主体的一切顾虑和担忧,打造法治成都、诚信成都。

文化环境方面,可以通过提取、筛选和整合成都市独特的自然、历史、民俗传承中特定的营商文化资源,从个性化的定位、视觉形象设计和整合传播等过程对成都营商形象和品牌进行整体塑造。培育成都的营商地标,形甩具有成都特色的文化因素,建立积极向上向善、打动人心、汇聚人气的营商文化体系。

服务环境方面,专家们强调,政府应承担好“全程服务者”角色,再造政府职能,着力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积极为市场主体提供更多更细致更周到的服务,把“用户思维”理念融入优化营商环境的全链条,优化提升“城市大脑”等一体化在线服务平台功能,帮助企业解决生产经营需求,促进“线上线下”文明有序。

出席本次研讨会的领导与专家有市社科联(院)党组书记、院长姚凯,市社科联(院)副主席、副院长阎星、西南交大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陈光教授、电子科技大学公共管理系主任罗若愚教授、成都理工大学管理科学学院院长淳伟德教授、成都市委党校教授邵昱、四川大学王彬彬教授、四川省社会科学院魏良益研究员、四川省委党校陈仲教授、西南民族大学马健教授、市经济发展研究院副院长李金兆、市工业经济和信息化研究院院长王福平、市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尹宏研究员等。

作者:卢晓莉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李传君

左侧固定广告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广告服务 联系方式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5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