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岱山县东沙镇探索乡村综合治理新途径:构建“清廉”体系引领乡村治理

2021-12-16 00:05 来源:农业农村部 编辑:刘杰

  编者按:东沙镇通过构建网格化的“清廉”体系,营造全镇知廉、学廉、用廉的“清廉”氛围。组织固廉为乡村治理选配优秀干部人才,监督治廉约束微权力,文化促廉扩面增效,打造上下齐心、干群和谐的人心共同体,凝心聚力推进乡村振兴发展,提高乡村治理水平。


  东沙镇位于岱山岛西北端,下辖4个新型社区和渔业专业经济合作社,总人口17000左右,古镇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2018年以来,东沙镇坚持从“微”处着手,组建六位一体“清廉细胞”建设,精准网格化管理,打好组织、监督、教育组合拳,延伸乡村治理的深度和广度,构建风清气正的乡风民风,绘就乡村振兴“清白”底色。

  一、组织强廉,激活“基层前哨”优化增效

  一是充实村级党风廉政建设第一责任人队伍。乡村振兴“前线书记”履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优化村监会人员选配,突出政治素养、干事能力、群众认可等标准,全镇村监会成员平均年龄56岁,高中以上学历占55.6%。另外择优选拔并吸纳50位网格廉情信息员加入村监会,村监会下设党务、村务、财务监督组,打造忠诚干净担当的“基层前哨”纪律铁军。

  二是“明责+定责”,实现监督措施“有精度”。建立网格廉情信息员“清单式十必做”,掌握更多廉洁隐情和潜在的廉洁风险点,实现党务、村务、财务监督全覆盖。

  

1.1.png

图1东沙镇网格廉情信息员走访村民

  三是“严管+共管”,实现监督触角“有硬度”。建立完善网格廉情三级联动处理机制,一般事项由廉情信息员及时将发现的预警信息直接分流至各社区村监委员会,复杂事项及时向镇纪委汇报,特殊事项由镇纪委牵头处置,将线索报送县纪委,通过个别谈话、书面通知等方式将问题反馈到相关职能部门,明确整改责任人和整改时限,切实将监督触角延伸至基层“末梢”。

  四是构建“4+X”法治工作体系。以“两提升”(提升人民群众的安全感与满意度)、“三减少”(减少涉稳事件、违法案件以及突发事故的发生)、“四下降”(矛盾纠纷总量下降、案件总量下降、信访总量下降和重点人员总量下降)为建设目标,构建“4+X”模式(“4”即治安巡防、应急处突、矛盾调解、志愿服务4项职能,“X”为根据镇情需要组织开展基层平安创建或社会治理服务,包括关爱行动、护路护林、消防安全、护校护市(集市)、文明创建、禁毒宣传等),力争实现法律明白人专业化、治理手段多样化。

  二、监督治廉,完善“基层公权”源头预防

  一是管好“一本清廉档案”,实施“党务清朗健康”工程。完善村干部勤廉管理,建立村干部勤廉承诺制度,制定完善“十表三报告”村干部清廉档案制度并作为村干部绩效考核和村组织换届选举的重要依据。制定《东沙镇不称职村社干部“停职教育”暂行办法》,对不认真履行工作职责、群众不满意的村干部,进行再教育、再锻炼、再考核、再使用。

  二是用好“一个考评机制”,实施“干部清正勤勉”工程。制定《东沙镇社区村干部“廉洁保证金”奖惩实施细则》,建立“廉洁保证金”廉政风险干预机制,从村级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村监会主任等村社主要干部绩效报酬基数中提取50%作为“廉洁保证金”,对于出现个人廉洁问题的,视情扣发廉洁保证金;对于廉政自律成效明显的,全额发放廉洁保证金并予以20%~30%奖励。

  三是做好“一本权力清单”。编制《东沙镇村级小微权力清单27条》以及《27条扣分细则》,发放到每户村民手中,让每一位村民都成为小微权力清单的监督者、使用者。将小微权力清单列入各级党组织“三书三查两报告”和每季度“三务”公开必查项目。为普及小微权力清单的广泛应用,制定“小微权力清单漫画版”,发动村民“看图做事”“照单操作”,完善“五议两公开”,落实村级事务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1.2.png

图2东沙镇村民学习《小微权力清单27条》

  四是建好“一个审批系统”。东沙镇作为全市首个渔农村三资管理改革试点,率先推进“互联网+”网上审批系统应用,实现村集体资金先审后付,严防农村“三资”(资金、资产、资源)“跑冒滴漏”,剑指“微腐败”。同时推行使用“村务卡”,实现村级资金“无现金支付”。

  三、文化促廉,创建“基层廉洁”自治阵地

  一是坚持“小题大做”,打造清廉阵地屏障。释放党建基地、文化礼堂等已有的阵地优势,实施阵地提升战略。一方面积极打造“清廉.家”工作室,形成集信访、调解、教育、执纪“四位一体”的乡村治理网格化管理模式,同时“清廉.家”也作为村监会的“工作阵地”,实现对党务、村务、事务措施落实以及村干部廉洁履职情况的双向监督。另外提升打造清廉文化广场,实施“有活动、有特色、有组织”的文化促廉体系,以“弘扬廉文化、传承好家风”为主题,整合盘活各类人士资源,塑造一批“清廉渔民画”“廉政微庭院”“廉字清风墙”“廉政角”,着手打造廉政文化景观带。

  二是消除“本领恐慌”,加强廉洁教育。精心培育各类人士清廉讲师团,开展党员干部讲廉、“一把手”讲廉,开展夜自习、公民素质讲习所宣讲等形式,完成清廉文化教育“全覆盖”。另外开设线上线下同步学习平台,有序开展“每周学廉”微课堂,并通过微信公众号等大众媒体平台搭建声、屏、网、报立体宣传网络,重点培育村监会成员和网格廉情信息员,使之成为清廉文化的“播种人”。

  三是下足“磨刀功夫”,营造全域飘廉氛围。俗话说砍柴不误磨刀工,文化促廉必须做细做实,梳理痛点堵点。一方面修订完善村规民约,结合本地实际,将村民反映最多、要求最迫切的事项编入村规民约,用村规民约约束和规范村级“微权力”,让遵规守纪成为行为准则和生活习惯。同时打响“清廉东沙”文化品牌,组织廉政主题晚会、“清廉村居”漫画大赛、“廉洁好家风.文明润东沙”系列节目、“乡风倡廉.青春同行”活动、评选最美东沙人之“清廉家庭”、开展“清廉警队进社区”法律宣讲,营造风清气正的社会氛围。

  四是深入实施全科网格2.0版,打造新时代“海上枫桥经验”善治样本。推进全科网格数字化、专业化、全民化,夯实“网格理事”基础,打造镇街、村社、网格三位一体的理事、议事、办事、评事机制,在全镇推广网格家数字化设备应用,使“全科网格”向“全科全民网格”转变,引导各类民间组织、社会团体、公益机构等非盈利机构加入乡村治理队伍,开展优秀各类人士回归工程,实现资源整合、专业对口、精准加盟,完善各类人士参事会长效化机制,全域推进“三治融合”的城镇善治。


———— 分享至 ————
深度报道
推荐视频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 by farmer.com.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