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中央政法工作会议时指出:“‘枫桥经验’依靠群众就地化解矛盾,最重要的成果和最鲜明的特色就是实现自律和他律、刚性和柔性、治身和治心、人力和科技相统一,其生命力就在于基层治理创新。”枫桥镇深入贯彻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创新发展“党建统领、人民主体、三治融合、四防并举、共建共享”为主要内容的新时代“枫桥经验”,有效激活基层多元治理能量。
浙江省诸暨市枫桥镇面积 165千米2,总人口 8万左右,辖 23个行政村和 8个社区,是全国重点镇、全国文明镇、中国历史文化名镇,连续三次获全国综治最高荣誉“长安杯”。作为“枫桥经验”发源地,枫桥镇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把‘枫桥经验’坚持好、发展好,把党的群众路线坚持好、贯彻好”等重要指示精神,紧紧围绕自律与他律、刚性与柔性、治身与治心、人力与科技“四个统一”重要论述,探索构建以乡镇党委为核心、乡镇政府为主导、基层群众自治组织为主体、社会组织有序参与的“一核多元”乡村治理新格局。
一、村民自治 + 法治保障,实现自律与他律相统一
(一)强化自治基础作用
创新实施“三上三下”民主治村制度,在村级重大事项收集议题环节“群众意见上、干部征求下”,在酝酿方案环节“初步方案上、民主恳谈下”,在审议决策环节“党员审议上、代表决策下”,从而实现民事民提、民事民议、民事民决。全镇 31个行政村(社区)全面制订村规民约,制定村民行为约束正负两张清单,推行村规民约积分制考评,排名靠前者优先获得农村建房等资格,排名靠后者黑榜公布,有效推动村民自我约束、自我管理。坚持把监督权交给群众,建立村级监察信息员队伍,持续强化对“三资”管理零违规、“四不”承诺零违背、“四违”零容忍、村级工程零投诉和村级公务零招待等“村级五件事”的监督,真正让群众明白、让村干部清白。
图 1 枫源村“三上三下”标识
(二)强化法治保障作用
坚持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化解社会矛盾,探索实施信访法治化处置机制,建立依法分类投诉清单,对违法上访行为进行依法处置和媒体曝光,引导群众依法理性反映信访诉求。打造镇、村两级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实施农村法律顾问“六个一”机制:每月一次下村服务、每季一次法治讲座、每季一次村务法律审查、每年一次免费诉讼服务、每年一份法治提升报告、每村一卷法治档案,破解乡村普法中顾而不问、问而不深、推而不广的难题。
二、全科网格 + 文化引领,实现刚性与柔性相统一
(一)强化网格治理单元
按照“四个平台结成网,全科网格站好岗”的要求,整合市场监管、便民服务、综治工作、综合执法四个平台于一体,打造镇级综治中心,构建起信息共享、处置联动的治理闭环。在平台基础上将网格作为乡村治理的最小单元,打造集政策宣传、隐患排查、信息收集、矛盾调解职能于一身的全科网格员队伍,实现“大事全网联动、小事一格解决”。全镇共划分网格 88个,有全科网格员 81名,年上报信息约 2.5万条,办结率超过 97%。(二)强化德治示范引领
扎实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全国试点,加快构建“实践中心—实践所—文化礼堂”三级体系,充分发挥志愿者队伍力量,全面推进移风易俗,建立村级关爱基金,打造以党风清正、权力清源、作风清新、干部清廉、村风清朗为内涵的“五清”村居,实现德润人心、教化群众、减少矛盾。目前,已建成运行农村文化礼堂 21个,各村均建立红白理事会,大力倡导婚事新办、丧事俭办,平均每场红白喜事节支 5万余元。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持续开展“最美枫桥人”评选,唱响向美向善的枫桥“好声音”。
三、矛盾化解 + 心理服务,实现治身与治心相统一
(一)强化矛盾源头防范
把解决群众信访问题作为化解矛盾纠纷最主要抓手,推动基层治理从事后应对向事前防治转变。精心打造“老杨”等一批群众认可度高的品牌调解室,建成镇村两级联合调解中心,形成多层次、社会化、全覆盖的“枫桥式”矛盾纠纷大调解体系。近 5年,调解组织受理矛盾纠纷超过 9万件,调解成功率达 98%。创新推行信访代办制,在镇、村两级以及社会组织建立代办服务站和代办员队伍,变“群众跑”为“干部跑、社会组织跑、专业人士跑”,变“向上跑”为“就地跑”。去年一年受理信访 430件,化解率保持在90%以上。
(二)强化心理服务疏导
加强社会心理服务建设,聘请心理服务专家教授组建 30人指导队伍,培养村(社区)网格员、民警、人民调解员等心理疾患摸排骨干队伍 102人,进企入户开展特殊人群信息采集并录入管理档案。搭建心理志愿服务平台,开通 24小时心理咨询远程会诊。同时建立心理问题“三色等级预警”,对矛盾突出、生活失意、心态失衡、行为失常等重点对象开展心理疏导,累计预警 72次。
四、社会组织 + 智慧治理,实现人力与科技相统一
(一)强化共建共治
社会组织是现代基层社会治理中的最活跃因素。枫桥镇率先建成镇级社会组织服务中心作为孵化培育主平台,通过政府购买服务、量化星级考评、规范公益创投等手段,推进村级社会组织“5+X”标准化建设。加强社会组织党建引领,实现党建与业务“同培育、同登记、同评估”,社会组织参与社区矫正等做法获中央领导批示肯定。目前,全镇共有登记在册社会组织 247家,参加人数达 1.3万人,涌现出义工联合会、红枫义警、红枫救援等一批志愿类社会组织,形成新乡贤理事会、乡风文明理事会等一大批群众型社会组织,有效解决村级治理力量薄弱的问题,推动乡村治理主体向多元化转变。
图 2 村级社会组织“5+X”标准化建设示意图
(二)强化创新驱动积极探索智慧治理手段,全面推动乡村公共服务事项“最多跑一次”改革,不断提高镇村两级便民服务中心智能化协作水平。目前,枫桥镇便民服务中心可“无差别受理”便民服务事项 601项,村级便民服务中心可“一证通办”服务 80项、可代办服务 199项。全面推进“雪亮工程”,重点部位综治视联网全覆盖,预测预警预防能力全面提升,实现“天在看、云在算”的智能预警,利用视频监控直接破获各类刑事案件占全部破案数的 21.7%。优化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模式,创新闲置农房“红枫居”,全面推广“安心租”APP,构建出租房“旅馆式”管理新模式,真正实现政府放心、村民开心、租户暖心。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 by farmer.com.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