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日报社主办

首页 主打稿 详情
五大行动全面启动 种业振兴顺利开局
  • 来源:农民日报
  • 编辑:兰宇
  • 作者:王澎 祖祎祎
  • 2021-12-21 09:27:33

农业种质资源是国家战略性资源,事关种业振兴全局。《种业振兴行动方案》将农业种质资源保护列为首要行动,把种质资源普查作为种业振兴“一年开好头、三年打基础”的首要任务,着眼长远,打牢基础。

为推动普查落实落地,农业农村部今年3月印发了《全国农业种质资源普查总体方案(2021-2023年)》,利用3年时间开展第三次全国农作物和畜禽种质资源普查,以及首次全国水产种质资源普查,这也是新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覆盖面最广的全国性农业种质资源普查行动。

全国一盘棋部署、一体化推进。截至目前,农作物种质资源已完成全部2323个农业县的普查与征集,畜禽种质资源行政村普查覆盖率达97.6%,水产种质资源普查覆盖率超过95%,普查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一些濒临灭绝的资源重新被发现。

11月23日,农业农村部遴选发布了全国农作物、畜禽、水产领域各十大优异种质资源,庄红贡米、濮阳莛子麦、珍珠玉米、帕米尔牦牛、凉山黑绵羊、阿克鸡、长江刀鱼、鱇浪白鱼、锦绣龙虾……一系列优异种质资源进入公众视野。

为了将珍稀的种质资源收集好、保存好,国家级种质资源库加紧建设。今年9月,国家作物种质资源新库投入试运行,长期库战略保存能力达到150万份,位居世界第一。国家畜禽种质资源库于今年7月批准立项。国家海洋渔业生物种质资源库已基本建成并于10月28日正式投入运行,保存能力达到35万份,达到世界一流水平。此外,国家农业微生物种质资源库升级改造有关工作也开始启动。

种业振兴,种质资源保护是基础,供种安全是底线。我国种业基地产能的稳步提升,为种源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目前,以全国52个制种大县和100个区域性良种繁育基地为骨干的种业基地“国家队”,保障了全国70%以上作物用种需求,其中玉米和杂交水稻制种大县年均产量分别占全国年用种量的85%和75%以上。

7月30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农业农村部联合印发《“十四五”现代种业提升工程建设规划》,对“十四五”我国种业基础设施建设布局的总体思路、框架体系、重点项目、保障措施等作出了全面部署安排。此外,今年中央财政对制种大县的奖励资金由10亿元提高至20亿元,单个基地大县年度奖励资金最高达到5000万元。

奖励力度加大,奖励政策也进行了优化调整。农业农村部、财政部联合发布《关于优化调整实施制种大县奖励政策的通知》,创新性提出了优势基地与龙头企业共建的实施模式。在2021年全国制种大县奖励政策实施工作推进会上,福建建宁、甘肃甘州、贵州岑巩等9个重点制种大县与龙头企业签订共建协议,着力推进基地做优、企业做强。

相关新闻
左侧固定广告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广告服务 联系方式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4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