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也是发展现代种业的骨干力量。抓种业振兴,必扶优企业。
今年,农业农村部部署推进种业企业扶优行动,组织开展企业摸底调查和竞争力分析,并于11月24日召开的全国种业企业扶优工作推进会上发布了农作物种业企业阵型,按照“强优势、补短板、破难题”阵型,从全国7000多家企业中初步筛选出70家,拟予重点支持,着力打造一批优势龙头企业,逐步形成由领军企业、特色企业、专业化平台企业协同发展的种业振兴企业集群。与此同时,畜禽和水产种业企业阵型也在同步着手梳理中。
为推动种业企业做大做强,科研单位、金融机构也拿出了惠企扶企的实招硬招。“十四五”期间,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将安排不低于1000亿元的资金全力支持种业振兴,今年连续印发了《关于支持现代种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等4个专项促进文件,研究出台了“利率最高可优惠50个基点、期限最长可达20年”等一揽子最优特惠政策;中国农科院面向种业企业实施种质资源、育种平台、知识产权、种业人才“四个开放”,探索“企业出题判卷”科研机制,将企业科技创新瓶颈和技术难题作为重点科研任务……
与国家战略同频共振,中信种业、温氏集团、恒兴集团等多家种企锚定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目标,加快新一轮战略布局。“目前,温氏正与华南农业大学、广东恒健基金等合作,组建广东畜禽种业集团。第一期将以生猪种业为重点,注册‘广东中芯种业科技有限公司’,注册资本12亿元。”温氏集团董事长温志芬表示。
实现种业科技自立自强,需要集中攻关,持续创新。前不久“圣泽901”“广明2号”“沃德188”3个大型白羽肉鸡品种通过审定,标志着我国拥有了自主培育的白羽肉鸡品种,我国畜禽企业与科研机构在国家有关方面支持下,经过十余年深度融合、协同创新、潜心躬耕,初步成果已经显现,我国畜禽育种迈出重要一步;今年审定通过的1721个农作物品种中,以高产稳产品种为主,占比75%,其中抗病优质水稻、籽粒机收玉米、优质专用大豆、优质棉花等绿色优质专用特用品种稳中有增。今年审定的水稻、玉米品种中,超七成品种的第一选育单位是企业,企业育种创新主体地位正在持续巩固。
今年4月,农业农村部发布了《全国畜禽遗传改良计划(2021-2035年)》,明确未来15年我国主要畜禽遗传改良的目标任务和技术路线;持续开展水稻、小麦、玉米、大豆四大粮食作物和11种特色作物育种联合攻关;加快推进南繁硅谷建设,指导编制南繁硅谷规划,推进南繁科研育种基地和全球动植物种质资源引进中转基地建设。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4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