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原始创新活力,实现种业振兴,保护知识产权是关键一环、基础保障,也是攻坚方向。
为从根本上解决突出问题,农业农村部部署开展为期3年的“全国种业监管执法年”活动和为期半年的保护种业知识产权专项整治行动,严把基地、企业、市场“三道关”,严打假冒伪劣、套牌侵权违法行为,着力查办一批大案要案。
为加强种业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农业农村部加快推进种子法修改工作,扩大植物新品种权的保护范围及保护环节,建立实质性派生品种制度,最大程度激励和保护种业原始创新。
重拳出击、铁腕治理,离不开司法审判的“利剑”。5月,农业农村部与最高人民法院签署种业知识产权保护合作备忘录,从行政执法、司法保护、行业自律等环节完善保护体系,为种业侵权者戴上了“紧箍咒”。最高法制定了《关于审理侵害植物新品种权纠纷案件具体应用法律问题的若干规定(二)》,明确可以在现有法律法规框架内,顶格处理侵权案件,切实加大了种业侵权案件的惩治力度,为品种权人维权护权、营造健康有序市场环境提供了司法保障。
种业知识产权保护一直是业内关注的重点。一知农业咨询(北京)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近年来,公司代理了小麦、水稻、玉米、蔬菜等在内的不少品种权纠纷案件,自今年专项行动开展以来,主要农作物种子侵犯品种权和“套包”种子情况得到大幅改善。及时发布的各地违法案例,对业内违法行为形成了巨大震慑,行业对于侵权维权的认识明显提升,种业执法能力和办案力度的整体提升有目共睹。
打击违法行为、整治市场乱象是治“标”,建立完善打基础立长远的体制机制是治“本”。今年,聚焦同质化等重点问题,农业农村部新修订实施了国家级稻、玉米品种审定标准,将大幅提高品种入市门槛。以向日葵为切入点开展的登记品种清理,从源头上严格品种管理,为整治种业侵权乱象,下好先手棋。
下一步,农业农村部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不折不扣完成各项重点任务,坚决打好种业翻身仗,牢牢把住国家粮食安全主动权,筑牢实现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和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种业根基。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 by farmer.com.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