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近年来,纳雍县厍东关乡依托自治、法治、德治“三治” 融合引领平台,以“党建统领”开创“三治”融合乡村新局面,以“组 织起来”夯实“三治”融合自治新基础,以“专项整治”营造“三治” 融合法治新气象,以“移风易俗”筑就“三治”融合德治新高地,全 面推进乡村治理,逐步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乡村振兴雏形。
纳雍县厍东关彝族白族苗族乡位于乌江上游的总溪河沿岸,全乡国土 面积 65.04 平方公里,辖 10 个行政村 92 个村民组 6256 户 24,602 人。厍 东关乡是贵州总溪河国家 3A 级旅游景区的核心区域,这里有“乌江第一漂” 的总溪河漂流、“乌蒙第一果”的玛瑙红樱桃、“总溪第一桥”的万寿桥、“纳 雍第一庙”的观音阁、“天下第一臭”的臭豆腐,主导产业为玛瑙红樱桃种植, 全乡种植面积达 30,535 亩,盛产期 18,260 亩。
近年来,村庄发展也遇到了“成长的烦恼”。为解决脱贫攻坚中面临 的社会问题、矛盾纠纷等困扰,纳雍县厍东关彝族白族苗族乡坚持党建引 领基层社会治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开展了“三治”融合的 基层社会治理探索实践。
图 1 万亩樱桃林
一、“党建统领”开创“三治”融合乡村新局面
完善村党组织领导治理体制机制,建立以基层党组织为领导、村民自 治组织和村务监督组织为基础、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合作组织为纽带、其他经济社会组织为补充的村级组织治理体系。该乡党委、政府统筹将辖区 10 个战队整合组建成综合(群团中心)、脱贫攻坚、产业调整、社会治理 4 个工作专班,全面推行村党组织书记通过法定程序兼任村民委员会主任 和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合作经济组织负责人,实现村支“两委”班子成员 交叉任职,并建立产业工委统揽、整合“花果河”(即玛瑙红樱桃花、樱 桃果和总溪河)资源促农旅发展。一是优化组织强引领。将玛瑙红樱桃种 植核心区内的陶营、长坡、大坡 3 个村党总支联成一体,组建玛瑙红樱桃 产业党工委,负责经营玛瑙红樱桃产业,按照“一营带两坡”的思路,以 陶营村核心种植区为种养管护示范,带动长坡、大坡两个村均衡发展玛瑙 红樱桃产业,种植玛瑙红樱桃30,535 亩,实现总产值近 1.5 亿元,人均增 收 5000 余元。二是农旅结合强效益。由党工委牵头组建贵州总溪河旅游开 发有限公司,整合开发“花果河”资源,多渠道筹措资金 1.2 亿元建成国 家 3A 级景区“贵州·总溪河”景区,举办樱桃采摘节、白族文化节、苗 族山歌节、现代音乐节、茶叶博览会等系列旅游文化活动,进一步吸引游客, 实现了近 3 年来年均接待游客逾 100 万人次,旅游收入突破 5000 万元。
图2 纳雍县厍东关乡篝火晚会
二、“组织起来”夯实“三治”融合自治新基础
建立健全村规民约监督和奖惩机制,完善群众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制 度化渠道,健全充满活力的群众自治制度,引导 10 个行政村村民在村级 党组织的领导下依法制定和完善村民自治章程、村规民约和“党建+积分” 等自治制度。围绕疫情防控、脱贫攻坚、乡村治理等各项目标任务,建立 以“乡为一线指挥部、村为战队、村民组为网格单元、十户一体联治联富” 的四级联动指挥体系,充分整合乡干部、同步小康驻村干部、村“两委” 成员、县直机关干部、组干、公益性岗位人员、离退休干部、党员等力量, 以村民小组(自然组、自然寨或片区)为单元设置脱贫攻坚网格,网格设 网格管理员和网格助理员,每个网格按照 10 至 15 户建立若干“十户一体” 联治联富体,每个“十户一体”联治联富体设 1 名联户长。目前,全乡成 立 10 个战队、92 个网格,实现村民组全覆盖,成立 452 个联户体,设立 网格管理员 110 人,网格助理员 92 人,联户长 452 人,村民自治体系已初步形成。在四级联动指挥体系下,辖区内各村还根据自身实际,探索建 立了“党建+积分”“互联网+积分”“14333”卫生模式、红白理事会等 治理机制,充分调动群众参与乡村治理的积极性,实行“自我管理、自我 教育、自我服务”的治理新格局。如各村建立红白喜事理事会,实行红白 喜事审核备案制度,规定酒席只能发“杆杆烟”,不能发“包包烟”,菜 品不得超过 9 个等,最大限度减少了资源浪费,兴起了勤俭节约之风。陶 营村探索“互联网+积分”管理机制,开发村级积分管理 APP,将村规民 约执行、环境卫生评比、积分兑换等从线下转移到线上,大大提高乡村治 理效率,目前该村已兑换积分 1 万余分。
三、“专项整治”营造“三治”融合法治新气象
开展“三个一”法治村寨建设,即每个村聘请 1 名法律顾问、每个网 格培养 1 名法治带头人、每户培训 1 名法律明白人,成立法治工作专班 1 个,聘请法律顾问 11 名,培养网格法治带头人 92 名,培训法律明白人 6256 名。开展“法律法规进村寨、进校园、进机关”活动,开展巡回法庭 现场办案,组织村民参与庭审旁听,深入开展基层法治创建活动,开展法 律知识宣传 68 场次,直接惠及群众 6310 人次,全面普及法律知识,提高 农民法治素养,引导广大农民增强学法、知法、信法、守法、用法、尊法 意识。深入推进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通过“挂牌子、亮身份”,增加基 层法治元素,打造民主法治村示范带。2019 年,陶营村已获民主法治示范 村授牌,厍东关乡也被评为“全国乡村治理示范乡镇”。建立联户体内纠 纷由联户长调解,联户体间纠纷由网格联户长组建的“议事小组”组织涉 及户长参与调解,网格间纠纷由村“两委”负责人组织村民小组长和涉及 联户长及村寨“五老”共同调解的矛盾化解工作机制,切实把矛盾纠纷化 解在联户体内,做到小纠纷不出村组,大纠纷不出乡,实现零纠纷、零上访、 零风险的“三零”目标。据不完全统计,厍东关乡已开展乡村治理宣传活动 41 场次,惠及群众 4000 人次。
四、“移风易俗”筑就“三治”融合德治新高地
以建好“五面墙”为德治教育平台,进一步筑就德治教育高地,在全 乡 10 个行政村办公楼所在地建设“五面墙”。“状元墙”,将本村历年考 上大学的学生公示上墙,激发青少年儿童的求知欲;“榜样墙”,将“十 星级文明户”“身边好人”“文明示范户”“文明家庭”“好媳妇”“好 婆婆”“争当脱贫户”等榜样公示上墙,激发群众内生动力;“政策墙”, 将脱贫攻坚、低保政策等公示上墙,提高群众对政策的认知水平;“法治墙”, 将干部群众身边的典型法律案例、违法案例公示上墙,让群众学法懂法、 知法守法;“害羞墙”,将村民一些不好的习惯和陋习,如懒惰、嗜酒、 不讲卫生、不孝顺、争当贫困户等以图片形式公示上墙,让落后群众知羞耻、 明事理。厍东关乡利用“五面墙”展示身边先进典型,大力弘扬社会文明 新风尚,促进了乡风民风持续向善向好,总共设立“五面墙”50 块、树立 宣传牌 368 块、悬挂光荣牌 1060 块、张贴公示牌 30 块。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4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