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日报社主办

首页 全国乡村治理示范乡镇典型经验·贵州 详情
遵义市凤冈县琊川镇:筑牢治理根基“三治”融合助发展
  • 来源:农业农村部
  • 编辑:刘杰
  • 2022-01-26 18:47:01

  编者按:琊川镇以立足于“琊川贡米”之乡的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优势,以“党的领导、思想引领、脱贫攻坚、三治融合”为核心,“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小康升级行动为主线,全面推进乡村治理,创造出了“五型”党建促脱贫等工作经验,积极探索乡村治理的“琊川模式”。2019年,琊川镇财政收入达2596.34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接近2万元。


  一、坚持党的领导,完善治理体系

  近年来,琊川镇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把党的领导贯穿乡村治理始终,全面夯实基层基础:

  一是坚持党委高位推动。把乡村治理纳入党委议事重要日程,不断压紧压实镇村“一把手”治理责任,建立出台《琊川镇进一步加强社会治理工作方案》《琊川镇农村党员管理办法》等多项制度,确保乡村治理工作扎实有序推进。

  二是实行村级“一肩挑”。率先在全市推行由村委会主任兼任党总支书记,在镇级下派第一书记领导下,全权负责村级党建和其他事务,起到强化村民自治、保证决策部署延续性的作用。

  三是强化基层党支部建设。整镇推进支部标准化建设,选派党建指导员到村民组开展工作,弥补建制村面积过大带来的战斗堡垒作用发挥难、组织生活开展难、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难的问题。

  四是推行“村社合一”。在清产核资、确权登记基础上,各村(社区)分别成立股份经济合作社,由“一肩挑”负责人兼任股份经济合作社理事长,全面夯实集体经济发展的组织基础。村民通过集体土地、资金、资产入股,实现贫困户100%联结;通过“股份经济合作社+企业”模式,实现合作社实体化运行,各村级集体经济积累达10万元以上。

  二、突出思想引领,筑牢治理根基

  一是努力提升干部思想素质。琊川镇以“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为契机,扎实开展“五个一”学习活动(如每个干部每天学习一条党章、党规或习近平总书记的一篇讲话;每周组织一次干部集中学习;每个月组织一次支部书记对党建工作的研讨;每个季度邀请一名专家或者学者对干部上一堂党课;每年派一名干部到对应科局跟班学习),从根本上提高干部群众思想素质。

  二是坚持从严管党治党。建立党建、党风廉政、经济、综合治理、大农业(扶贫)“五大体系”,提高议事决策的科学性,保证乡村治理工作高效运转。坚持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以“一张笑脸、一杯热茶、一份明白卡、一份真诚、一句对不起”的“五个一”机制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得到广大群众一致好评。

  三是加强群众思想教育。用活农家书屋这一“精神粮仓”,累积借阅书籍1万余册。利用支部扩大会、群众会、“农村大喇叭”、微信等手段,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政策法规、现代农业等2000余次,塑造农村良好风气。

微信截图_20220119162950.png

图1琊川镇农业新貌

  三、聚焦脱贫攻坚,强化治理能力

  琊川镇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把打赢脱贫攻坚战作为乡村治理的根本要求,以脱贫成效检验治理能力。一是坚决打好“四场硬仗”。争取1亿余元改善路、房、水、电、讯等基础设施,实现户户有安全住房、安全饮水、卫生厕所,通信网络盲区、盲点全消除。

  通过改善卫生院(室)、中小学硬件设施,教育医疗环境大为改观。以农村产业革命“八要素”为总体要求,稳定发展茶叶3.14万亩,新发展商品蔬菜1600亩、烤烟3880亩、辣椒1.7万亩、优质稻9000亩、高粱4200亩、干鲜果2800余亩,同步推进了食用菌、花椒等产业发展。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养殖商品禽近8万羽。实现农户人均增收6000元。

  二是坚决完成清零目标。按照“四个不摘”的工作要求,通过基本民生保障投入、利用60万元的因户施策扶贫资金和8.05万元的东西部协作分红资金,全面清除所有贫困户生产、住房、饮水、教育、医疗、就业等方面的短板,教育、医疗、社会救助等政策精准、无差错落实到位。截至2019年底,全镇累计脱贫人口745户2792人,其中2019年脱贫143户424人,实现贫困人口全面清零。

微信截图_20220119162944.png

图2琊川镇举办乡村治理现场会

  三是持续巩固脱贫成效。以激发群众内生动力和基础设施管护为重点,琊川镇在每个村民组平均每年召开“感恩·励志”群众会10余场次;进一步加大水、路等基础设施管护力度,以村规民约为约束,督促“三长”履职,以健全管护机制为手段,确保脱贫成效经得起考验,不流于形式。截至2020年,共聘用“五员”岗位人员158名,其中生态护林员47名,公路管理员90名,河道和饮水管理员12名,土地管理员9名。同步推行一事一议方式和“谁受益谁管护”的制度,使156公里的农村公路和100个饮水设施得到有效管护。

  四、注重“三治”融合,提升治理水平

  琊川镇牢固树立法治观念,大力推进农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围绕实现农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试点推进“四园一部”(党支部、养怡园、方塘园、学思园、素拓园)农村综合服务阵地建设。具体表现如下:一是强化自治。全镇175个村民组均建立议事组织,出台《村(居)规民约》,落实“四议两公开”,实现群众自我管理、自我监督、自我服务。各村(社区)在群众集中连片居住区域均建立了农村社区,配备了商店、大喇叭、卫生室、广场、健身器材、办公场所、农家书屋等,基层自治水平的有效性大幅度提升,基层民主自治建设完善率达100%。

  全村启动卫生一起打扫、设施一起管护、产业一起推进、项目一起争取、矛盾一起化解的“五个一”机制,定期开展先进村寨评比、先进党员群众评选、村干部履职评议,此“三评”写入村规民约,农村滥办酒席、相互攀比、矛盾纠纷、信访案件等得到有效治理,营造出文明新气象。

  二是强化德治。坚持扶志与扶智两手抓,2019年开展贫困户“感恩奋进”群众会千余场次,激励143户贫困户全部脱贫。定期开展“三评三讲”活动,在干部中评好干部,讲感人政绩,激发干事热情;在党员中评党员示范,讲带头事迹,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在群众中评群众代言人,讲好琊川好故事,传递琊川正能量。2019年,评出12名好干部,8名群众代言人,40名党员示范。坚持每月1日举行万人升国旗活动,凝聚干事创业的精气神。大力弘扬良好寨风、家风、家训和仁孝文化,定期评选好家庭、好儿媳、卫生家庭等,营造农村好风气。

  三是强化法治。指导各村以民主法治村创建为抓手,推行人民调解委员会、公共法律服务点、聘请专业法律工作者全覆盖,去年以来累计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土地污染防治法等法律法规宣传1万余场次,提供法律咨询和法律服务10万余人次。构建了“1个总调度中心+7个片区网格+45个大组网格+171个小组网格”的四级网格体系,配备网格指导员45人、网格长45人,积极开展矛盾纠纷大排查、大调处工作,处理群众中存在的小纠纷、“小疙瘩”千余件,为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目前,已创建国家级、省级、市级民主法治示范村各1个,基层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完善率达97.4%。

  

微信截图_20220119162935.png

图3琊川镇政务公开公示栏


相关新闻
左侧固定广告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广告服务 联系方式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4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