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加快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我国作为农业大国,农业农村领域的节能减碳空间巨大,推进农业农村领域碳达峰碳中和,是加快农业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也是全面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途径。”3月5日,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辉县市裴寨社区党总支书记裴春亮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裴春亮说:“长期以来,节能降碳的主战场都在工业、能源、交通等领域,农业农村的减排问题并未得到足够的重视。”
因此,在他看来,落实“双碳”目标,要注重与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机衔接、统筹推进,真正让乡村生态振兴成为落实“双碳”目标的新阵地,实现乡村振兴与“双碳”战略相互促进、协调发展。
裴春亮建议,加快制定完善相关政策法规,构建协同创新平台。把“双碳”目标尽快纳入乡村振兴战略规划之中,统筹安排、整体推进。尽快出台农业农村碳达峰碳中和发展规划,分区域、分阶段、分层次建立农业农村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及考核制度,构建农业农村碳达峰碳中和监测评估体系。构建农业农村碳中和科技创新平台,强化科研、推广、教学、生产、加工等主体间的合作,推动农业农村“双碳”目标真正落地。
事实上,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的引领下,我国正在全面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因此,裴春亮在建议中提到加快淘汰落后的农村生活和农业生产模式,加大低碳生态农产品的生产供应。
“加大智能化、数字化、绿色化农业机械的研发推广力度,采取政府补贴、产粮奖励等措施,逐步淘汰生产效率低、能耗大、污染高的农业机械。逐步减少农村地区散煤燃烧规模,推广清洁取暖,因地制宜发展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推进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同时,加快推进绿色低碳兴农,提升农产品绿色化、优质化、标准化水平;积极开发观光农业、绿色康养、生态教育等服务,走出一条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乡村可持续发展之路。”裴春亮说。
农村的低碳发展离不开农民的广泛参与,因此,他还建议引导农民积极参与低碳行动,要千方百计激发农民的创新创造热情。把农业节能减排及碳汇指标纳入碳排放交易体系,探索构建“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村民共同参与”的农业碳汇交易机制,按政策给予补偿,鼓励村民参与农业自愿减排项目,并在土地流转、财政补贴、金融信贷等方面提供政策支持,提高农民参与积极性、普惠性。从生态意识上下功夫,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低碳生活宣传和环保知识培训,让村民对低碳理念的理解更加深入。通过创建“零碳村”“零碳镇”,开展典型示范、先进评选等激励机制,促进村民自觉养成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习惯。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张培奇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5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