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日报社主办

首页 两会现场 详情


首场“代表通道”讲述动人中国故事——   


共同努力获得闪光人生

  • 来源:农民日报
  • 编辑:刘菁
  • 作者:毛晓雅 赵宇恒
  • 2022-03-06 14:06:48

农民作家、乡村教师、快递员、森林防火员……来自基层的全国人大代表在3月5日举办的首场“代表通道”上,讲述了一个个真实动人的中国故事。故事里的点点滴滴折射出农村农民发生的可喜变化,也彰显了基层人大代表履职为民的不变初心。

  乡亲们过上了好日子

  “在成为全国人大代表前,我只是一个普通的农村妇女。我出生的地方是宁夏西海固一个叫黑眼湾的小山村,那里四面环山,交通工具是一头头毛驴。”全国人大代表、农民作家马慧娟来自全国最大的生态移民集中安置地——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红寺堡区。

  红寺堡原是一片亘古荒原,因为靠近黄河,党中央在这里兴建了扬黄灌溉水利枢纽工程,开发出更多土地,集中安置了23万移民,把这里打造成为全国最大的易地搬迁移民集中安置地,这项伟大工程也被称为“新时代的红旗渠”。

  “在红寺堡,我和我的乡亲们因为党的好政策,因为黄河水的灌溉过上了好日子。”马慧娟说。自1998年开发至今,红寺堡从“天上无飞鸟,地上沙石跑”到“平地起高楼,沙漠变绿洲”,从“借书比借钱还难”到“农家书屋”的全覆盖,无论是物质生活还是精神面貌都发生了巨大变化。

  以爱育爱,每个孩子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在代表通道上,全国人大代表、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积石山县吹麻滩小学校长董彩云讲述了一个听障儿童的求学故事。“20年前的临夏州没有特殊教育,像这样的孩子随班就读没有先例,况且孩子也错过了最佳的入学年龄。”孩子期盼的大眼睛让董彩云下定决心,“接纳孩子是我的义务,只要他能来到学校,哪怕是和同学们一块儿玩耍,哪怕只认识一个字,都比待在家里要强。”

  董彩云给这个十多岁才开始就读一年级的学生取名叫马学贤,老师们为他量身定做了“不求成功、只求成人”的特殊教学目标。马学贤逐渐变得开朗自信,董彩云也多了一个身份——马学贤的“校长妈妈”。

  “教育的意义在于,点燃爱、守护爱、播撒爱,以爱育爱,让世界充满爱,让每个孩子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董彩云说,“现在,我们那里也有了设施齐全的特殊教育学校,农村孩子也能享受到和城里孩子一样的教育资源,群众对教育的满意度越来越高。”

  让他们更好地融入城市

  “17年前,我从湖北农村走进上海邮政,在火车站台上装卸邮包就是我每天的工作,一天3000多袋扛下来,躺在拖盘上就再也不想起来。”“85后”全国人大代表、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市邮区中心邮件接发员柴闪闪是一名进城务工者,常年工作在快递行业一线的他对进城打工的艰辛深有体会,也最了解他们遇到的难题。

  “新冠肺炎疫情刚刚暴发的那段时间,有无数的外卖员、快递员像勤劳的小蜜蜂,穿街走巷,服务于我们城市毛细血管‘最后一公里’。我想应该让他们更好地融入城市。”去年,柴闪闪把进城务工人的心声带到了全国两会上,在全国人大的重点督办下,人社部等八部门联合出台了《关于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保障权益的指导意见》,民生又一次上升为国家意志。

  是守护者,也是受益者

  “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森林和草原,像珍惜生命一样对待生态。”从事林草行业30年,这样的信念让全国人大代表、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森林草原防火站站长陈良与同伴在经受冰与火的考验时毫不退却,“一个林场工人对我说,林子是我们的绿色保障,只要把林子保住了,我就是拼了命也值啊!”

  全国人大代表、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市自来水公司职工夏吾卓玛同样对“两山”理念感悟深刻。她的家乡黄南州全境属于三江源生态保护区,近年来,当地采取了禁牧封育、湿地保护、植树造林等一系列举措,保证“一江清水向东流”。在这里,保护生态不仅是件大事,还成了群众自觉的行动。“黄南泽库有一位名叫多杰的老人,多年前把家搬到了泽曲河边的一个简陋小屋,义务守护周边近万亩草原湿地,一守就是22年。”夏吾卓玛说。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毛晓雅 赵宇恒    

  

相关新闻
左侧固定广告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广告服务 联系方式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5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