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是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我们党带领全国人民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新征程。一年来,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形势和诸多风险挑战,全国上下共同努力,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十四五”实现良好开局。
全国人大代表、 山东德州扒鸡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崔贵海介绍,过去的一年,山东德州扒鸡股份有限公司紧跟国家发展脚步,始终坚持联农带农,与农民群众同向而行,传授先进养殖技术,推动提高农民群众养殖质量和规模。完善收益分配机制,让越来越多的农民群众受益,把更多收益惠及农民群众。积极开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让农民群众不仅能脱贫,还能在乡村振兴中逐步能赶上、不掉队。
崔贵海代表说,今年是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新征程的重要一年,我们党将召开二十大。“三农”工作重心已历史性地转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聚焦产业促进乡村发展”。对标对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任务要求,如何更好发挥带农富农的作用,农业企业还面临不少短板。缺人,生产靠经验,懂技术善经营的人才短缺,尤其是适应新需求、懂金融、会电商的人才更为紧缺;企业融资困难问题难于解决,农业企业利润率相对较低,资金周期较长,规模总体相对于工业化企业较小,有效抵押物不足,贷款难担保难,融资成本比较高,加之近年来政策调整变化,不少市场主体对农业产业发展持观望态度,投资意愿低,农业市场“缺钱”问题比较突出;缺地,一是政策性缺地,近年来,农村土地调整变化较大,土地供给不稳定。二是程序上缺地,企业规模的发展壮大,农民群众参与企业发展,都离不了土地的保障。目前土地主要靠“农转非”取得,程序上比较繁琐,成本高,数量少,而大量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无法直接参与到市场交易。
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促进乡村全面振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对农业产业发展各项要素的保障要求更高。为此,崔贵海代表建议。
一是加大乡村产业人才培养力度。国家层面牵头组织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育,提高农民整体水平。突出抓准重点,加大对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和年轻人培育。优化涉农院校学科专业结构和课程设置,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培养懂技术、会经营的实用性人才。加大对涉农职业教育的支持力度,培养适应农业产业链条的不同层次不同领域人才。鼓励地方出台城市人才下乡服务乡村振兴的激励政策。支持企业参与乡村人才培养,对依托原料基地、产业园区等建设实训基地的农业企业,给予政策倾斜支持。强化人才培养带动,引导农业企业依托信息、科技、品牌、资金等优势,带动农民创办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开展人才培训,建立共享人才库。
二是逐步放活农村土地权限。地得其任则功成,地不得其任则劳而无功。要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探索建立不同类型和特点的产业采取不同用地途径。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加大向农业产业倾斜力度,优先用于当地特色优势产业。稳妥有序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赋予农村集体公平参与市场经营的权限,同时加强监管,加大入市土地使用规范力度,推动开展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抵押融资,支持地方探索实用性抵押融资渠道。不断提升产业发展用地政策的谋划系统性,注重政策衔接,避免出现局部政策合理而合成失效,阶段政策合理而前后波动较大。
三是强化融资政策支持。对于很多农业企业而言,很难达到市场融资的条件。应进一步优化融资程序,适当降低融资门槛,支持有实力有特色的农业企业上市融资和再融资。加大支农支小再贷款、再贴现支持力度,推动跟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普通农户参与到产业链和价值链中。政府进一步发挥好农业企业与金融机构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支持各类金融机构探索农业农村企业探索实行中长期信贷模式,鼓励政府农业农村部门与农业金融机构做好对接,降低融资程序成本。优化农业保险政策,逐步建成政策型保险、商业性保险相互补充的保险体系,不断提高农业保险覆盖面,丰富险种,提高保费,支持各地建立地方特色农产品险种。
四是适当降低涉农企业的税负。降低涉农企业增值税和所得税,享受小微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目前,和一般工业企业一样,农产品加工企业的税负也没什么优惠。建议对农产品加工企业,使用差别税的办法,差异化的税率政策,降低税负,减低企业生产成本,提高企业利润水平,鼓励企业投资第一产业,让涉农企业更多的向第一产业倾斜。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申相磊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5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