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日报社主办

首页 两会话题 详情
饭碗一起端 责任一起扛
  • 来源:农民日报
  • 编辑:暴佳然
  • 作者:姚媛
  • 2022-03-07 13:54:10

保障粮食安全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从“米袋子”省长负责制,到2014年实施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到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实行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再到今年“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保障粮食安全的主体责任不断强化。全面实施粮食党政同责的意义是什么?一年来,各地的落实情况如何?下一步,该如何让这项工作真正发挥作用?代表委员就此展开了热烈讨论。

进一步强化粮食安全责任

“‘实行粮食安全党政同责’,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一项重要制度安排,是巩固扩大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压实主体责任、进一步推动粮食安全政治责任落地的长远大计。”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农业科学院原党组书记陈萌山表示,“粮食安全党政同责标志着粮食安全的责任追究从行政问责演变为政治问责,为我国粮食安全保障政策执行提供了基于政党逻辑的调节中央-地方关系的新路径。”

全国政协委员、安徽农业大学常务副校长马传喜认为,党政一把手都要负责粮食安全工作,是底线意识、风险意识的体现,把粮食安全提高到稳定大局的核心,务实功、出实招、求实效。“‘心怀国之大者’这句话用在这里非常贴切,省、市、县等各级党委和政府领导干部都要把国家战略放在心中,切实推进粮食安全保障工作。”马传喜说。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大力实施大豆和油料产能提升工程。不但中国人的‘饭碗’要端在自己手里,‘油瓶子’也要端在自己手里。”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副院长赵皖平说,“就像脱贫攻坚工作要五级书记一起抓,实行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就是要加大力度,把粮食安全工作抓实抓牢。”

主产区、主销区和产销平衡区都有责任

全国人大代表、广西壮族自治区巴马县委书记黄炳峰告诉记者,巴马县坚持藏粮于地,全面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全域推行“田长制”,确保全县粮食年播种面积稳定在27万亩以上。坚持藏粮于技,深入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集成推广间作套种、绿色防控、高产创建、防灾减灾、机耕机收等技术模式,确保粮食年总产量保持在6.3万吨以上。

纵观各地2021年政府工作,无论是粮食主产区、主销区还是产销平衡区的省份,实行粮食安全党政同责的成效已经显现:

四川省出台耕地保护党政同责目标考评细则,建成高标准农田470万亩,粮食产量超716亿斤,生猪出栏6314.8万头,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7%;

广东省严守耕地保护红线,开展农田整治提升行动,推进撂荒耕地复耕复种,新建高标准农田120万亩、垦造水田5万亩;广西壮族自治区全面推行“田长制”,开展耕地保护系列专项行动,新建高标准农田240万亩,加大耕地撂荒治理力度;湖南省严守耕地红线和粮食安全底线,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7135万亩以上、产量600亿斤以上。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各地区都有责任,粮食调入地区更要稳定粮食生产。各方面要共同努力,装满“米袋子”、充实“菜篮子”,把14亿多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针对主产区、主销区和产销平衡区,要分类制定考核办法,精准施策。”赵皖平说。

“单纯依靠国家产粮奖补政策,难以长期维持粮食主产区政府和农民种粮积极性。”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沈阳农业大学教授李天来建议,应逐步完善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通过建立国家投入为主和粮食主销区为辅的国家粮食安全保障基金、统筹建立粮食专项财政补偿体系、强化粮食主产区综合生产能力建设的补贴力度等方式,让主产区重农抓粮有动力、有热情、有干劲。

将责任落到实处

作为一项战略部署,要如何将粮食安全党政同责的责任落到实处,代表委员纷纷建言,将粮食安全列入党委、政府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建立责任清单、任务清单、问题清单和整改清单“四位一体”的清单管理制度。出台顶层的指导性意见和操作层面的考核办法,在保持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考核体制机制稳定的前提下,将党委责任事项纳入考核,做到“问责有度、奖励有方”,推动党政同责有效落地,确保面积、产量不能掉下来,供给、市场不能出问题。

“有了考核办法,还要有长牙齿的奖惩措施。”赵皖平认为,“省、市、县各级的党政领导干部要层层签订责任状。责任状不是一张白纸,它是沉甸甸的,带有压力的。”

李天来举例,目前农业投入分散、多头管理,效果不佳。如高标准农田建设,亩均投入资金仅为1000元左右,难以实现应有目标,应多措并举整合财政支农资金,进一步加大投入,完善相关设施;对适度规模经营主体的扶持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大,从而促进粮食规模化、集约化经营。“责任落实后,最重要的是要发展好、建设好。从长远看,应积极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并及时审视调整现有政策,使其真正发挥对粮食安全的支持作用。”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姚媛

相关新闻
左侧固定广告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广告服务 联系方式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06045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2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