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荒农业股份江滨分公司通过运用农艺、农机、工程、生物等技术综合施策,形成了能复制、可推广的黑土保护和治理修复技术路线与模式,为提高耕地和生态环境质量、实现“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筑牢了根基,促进黑土地保护和农业可持续发展。
江滨分公司遵循可持续发展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用养结合,通过农机与农艺深度融合、科技支撑与主体培育并重、重点突破与整体推进并举、稳产丰产与节本增效兼顾,重点推广应用适宜的耕作技术。
应用精准施肥技术措施,减少化肥使用量,对黑土地实施节本性恢复。主要采取侧深施肥技术和水田无人驾驶辅助直行技术措施,实现水稻插秧同步施肥,能减少化肥使用量,降低作业成本,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插秧行距均匀整齐,实施减肥节本增效,是提高水稻产量的有效措施。侧深施肥可减少机械作业和人工撒肥费用,每亩节本6-10元左右;每亩节肥8%左右,亩施化肥减少5公斤。分公司2022年推广了水稻侧深施肥技术11.56万亩,推广智能导航辅助驾驶插秧技术17.34万亩。
水稻智能导航辅助直行侧深施肥机正在进行水稻插秧
江滨分公司应用有机肥替代化肥技术措施,解决当前过度使用化肥造成地力下降、土壤酸化板结和环境污染的问题。增施有机肥,开展有机肥替代化肥,以此来减少化肥的使用量,改良土壤,改善环境,实现科学选肥、用肥。近三年施用商品有机肥600吨,降低传统化肥用量600吨以上,实现完全替代模式应用面积0.1万亩,40%有机肥替代0.3万亩,20%有机肥替代2万亩,其他量有机肥替代5万亩。以示范区为核心,逐步扩大黑土保护措施应用面积,推进连片治理,做到建一片、成一片。
同时将农牧业结合,开展粪污还田,以牧养农、以农促牧,购置固体、液体抛洒车,粪污还田2.16万吨,面积1.15万亩。通过增施有机肥,减少化肥施用20%以上,真正实现了减肥目标,确保了耕地质量逐年提高,黑土资源永续利用。
分公司农业“三减”面积逐年增加,到2022年推行“三减”面积23.84万亩,近四年累计推广应用水稻侧深施肥35.88万亩,节省肥料1794吨,累计推广应用控氮减磷稳钾技术5.36万亩,节省肥料482吨,苗带施药12万亩,提高了肥料利用率。
近年来,江滨分公司大面积推行秸秆还田技术,配齐旱田秸秆还田机26台、水田秸秆还田机62台,水田抛洒器890台套,实现全面积、全量秸秆还田,年还田秸秆15万吨以上,通过耕地质量长期监测点监测,十年内有机质增加0.21%。分公司坚持开展黑土耕地保护专项行动,科学安排粮豆轮作、粮经轮作,降低耕地利用强度,探索开展保护性耕作模式和玉米免耕秸秆覆盖技术,大力推行机械深松整地,应用面积1.1万亩,水田推广旱平免浆技术3万亩,保护性耕作替代传统翻耕0.6万亩,格田改造5万亩。通过以上措施,增加土壤蓄水保墒能力,减少过度、过细整地,保护黑土团粒结构、解决土壤板结问题,为耕地“舒筋活络”,稳步加大黑土耕地保护力度。
江滨分公司通过黑土保护培训提升农业从业人员素质,今年以来,开展线上、线下培训共计16期,培训人数达2200余人次,向管理人员及广大种植户推送黑土地相关政策、技术措施,使黑土地保护理念及技术家喻户晓,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通过以上措施,江滨分公司黑土保护工作取得明显成效,黑土层下降速度显著减缓,土壤退化势头得到明显遏制,水土流失问题得到有效控制,形成了一整套水土流失综合防治体系,坡耕地改造和侵蚀沟治理率达到100%,面源污染问题得以显著缓解,化肥施用量明显减少,除草剂用量零增长,化学农药用量降低,农药利用率得到提升。
作者:韩玉红 黄传军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刘伟林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4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