蚕桑作为山东省传统特色产业,近年来产业亟待转型升级。在此背景下,山东省农科院蚕业研究所副研究员范作卿积极响应院党委号召,自2021年8月来到“三个突破”招远示范县脱产挂职蚕庄镇第一镇长。他立足当地产业需求,深挖蚕庄镇蚕桑历史文化,发挥科技优势,探索打造可复制推广的科技引领型齐鲁样板模式,辐射带动招远市蚕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切实把论文写在大地上。
创新模式机制,促进新技术、新成果落地
挂职以来,范作卿与招远市金都桑蚕种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签约创建了“专家+农民”利益共同体,为合作社提供家蚕养殖、功能专用桑种植、产品加工与销售等全产业链技术服务。同时,在招远市魏家沟种植专业合作社成立农科专家工作室,作为原始股东参与注册成立山东省金科农业科技服务有限公司。
范作卿和蚕业所创新团队在烟台市九顶原乡医养健康产业有限公司挂牌设立烟台市医养健康研发中心,筛选出的高品质食品加工专用桑“选792”,在企业建立100亩的示范基地。并帮助九顶原乡规划生产车间,购进设备,建立桑叶茶、桑芽菜生产线3条。将发明专利许可在企业使用,发出桑叶茶、桑叶粉、桑芽预制菜等产品3个,实现经济效益150多万元。
在魏家沟培训蚕丝被加工技术,已加工并销售200余床。落地资金建立温室大棚,指导小蚕人工饲料育技术及桑枝食用菌栽培。依托合作社开发桑叶茶、桑叶面条、蚕丝被、桑枝食用菌等新产品,有效延伸了产业链条。
争引项目资金,用饲料桑牵引农牧大循环
范作卿通过示范推广饲料桑,推动落实蚕庄镇桃花园家庭农场循环农业项目运营。项目一期投资2.9亿元,以桃花园家庭农场为主体,引进六畜谷农业生态有限公司共同投资,集8000亩撂荒地改造提升、饲料青贮、肉牛养殖、畜禽粪污消纳于一体,已被列入烟台市2022年度重点农业项目。现已完成玉米种植3000亩、大豆种植2000亩、饲料桑种植300亩的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基地。
并且,启动实施“标准强链行动”,联合相关企业,牵头组织制定桑树种植、产品加工与检测等团体标准5项,助力建立健全品牌标准体系。
截至目前,范作卿联合招远企业申报烟台市科技创新发展计划、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专项、院揭榜科技难题、院创新工程等项目4项并立项,累计立项资金550.5万元。
坚持补链延链,推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
推动组建招远市蚕桑产业链。通过优化产业链结构布局,培育龙头企业,健全标准体系,辐射带动农民、合作社、村集体增收致富,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联合蚕庄镇政府,初步形成可复制推广的“科技+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民”模式,推动生态与经济效益显著增加。
创新基于蚕桑产业的农旅融合发展模式,依托西山王家村红色历史文化底蕴,在该村示范种植“大十”“黑珍珠”等果桑30余亩,谷子“济谷31”20亩,结合桃、李、杏等种植园融入生态采摘园项目建设,以新品种新技术助力胶东抗大红色研学旅游暨生态采摘产业兴村。2022年8月,西山王家村被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认定为山东省景区化村庄。
另外,他还认真履行第一镇长职责,组织举办大姜产业种植提质增效培训会,邀请专家对因病面临绝产的大姜进行实地诊断并提出挽救措施,挽回了姜农损失。
作者:王祥峰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5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