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日报社主办

首页 最新报道 详情

党代表通道举行第二场采访活动:听中国故事,看时代华章


  • 来源:农民日报
  • 编辑:李忆宁
  • 作者:王澎
  • 2022-10-23 15:16:47

 10月22日中午,党的二十大刚刚闭幕。从5G专家到水稻种植户,从川剧演员到乡村教师,从公交司机到“快递小哥”,来自各行各业的22名党的二十大代表站在人民大会堂一楼中央大厅“党代表通道”上,向中外记者讲述他们自己的故事,这些精彩绝伦的中国故事,展现踔厉奋发、担当作为的时代风采。

  “为什么对种子情有独钟”

  4年前深入南繁,习近平总书记在田垄上听袁隆平老先生讲稻谷。“我们要弘扬老一代科技工作者的精神,袁隆平同志是一个楷模。实际上像他这样的还有很多人。”

  从小在农村长大,考上了农业大学,选择了遗传育种专业,毕业后在这个领域工作了20多年的杨新泉,就是一位深受鼓舞的种业人。

  2021年年初,杨新泉受聘到海南省崖州湾种子实验室,担任崖州湾种子实验室规划发展部负责人,一切都是从零开始。“他的试验田就在南繁科研育种基地。榜样就在眼前。”他下决心以袁隆平为榜样,把实验室建设成为种业创新高地。短短一年时间实验室建设成效显著,已经进驻76个“揭榜挂帅”项目团队和22个院士创新团队。

  当谈到“为什么对种子情有独钟”时,杨新泉回答:“因为种子是农业的‘芯片’,要想解决好国家的粮食安全问题,就必须解决好种业核心关键问题。”

  “带着大家一起富”

  2012年,在党的三农政策帮扶下,当时40岁的石玉莲成为了一名“农民大学生”。走进江西农大学习农业技术与管理,在这里她首次听说并认真学习了“水稻直播技术”。

  回村实践新技术时,别人家的秧苗已经育满田,石玉莲家的田里还是“光板”一块儿,更被人笑话是在“种草”。然而到了收割的时候,因为新技术而大丰收,石玉莲回忆说:“大家看我的眼神都不一样了。”

  “科技种田的甜头我是尝到了。”如今,石玉莲已经成为江西峡江县金坪民族乡南下村党支部副书记,她说,“一个人富了不够,还得带着大家一起富。从选种、催芽,再到播种,我都手把手教给大家。”

  石玉莲还组建了优质水稻专业合作社,把水稻直播技术推广到周边近万名农户的田里。现在南下村的田里,从种到收基本上是机械化播种,喷药用上了无人机。“我一个普通的农村妇女也成了无人机飞手,一个人可以管1000多亩田。”石玉莲说。

  “接续推进乡村振兴,还是要抓好产业”

  “现在十八洞村日子越过越好,芝麻开花节节高。”精准扶贫首倡地——湖南省湘西州花垣县双龙镇十八洞村这些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双龙镇副镇长、十八洞村党支部书记施金通在代表通道上兴奋地说,“我们十八洞村的大龄青年不仅脱了单,而且脱了贫。2013年我们村人均收入1668元,今年已经达到了23505元。”如今,不少年轻人从上海、浙江回到村里,当导游、当村干部,还有些自己创业,十八洞村的活力有目共睹。

  “来京前,村里的1000亩猕猴桃已经卖得差不多了,仅这一项估计会给我们人均带来1200元左右。”除了猕猴桃,施金通还为记者讲述了山茶油、苗绣等特色产业。

  “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接续推进乡村振兴,还是要抓好产业。”施金通对于十八洞村的未来,有着明确的谋划,“建强新时代红色地标,用交流和研学讲好红色故事;建设田园综合体,用好绿色资源;推进文旅融合,‘绣’好古色文化。十八洞村要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打造红色、绿色、古色‘三色’乡村产业。”

  “向上成长需要从向下扎根开始”

  2008年“千里背母上大学”的刘秀祥,如今已是贵州省望谟县实验高中副校长。他希望记者把“背母上大学”的他忘掉,记住他现在是一名大山深处的普通教师。

  大学毕业后放弃了几十万元年薪,刘秀祥选择回家乡当一名乡村教师。回乡之初,家乡孩子的自卑和迷茫令他心惊、心忧。

  为了更好地帮助孩子们,刘秀祥在上课之余,发起了“助学走乡村行动”,开展各种形式的励志演讲,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十年来,他骑坏了8辆摩托车,成功将1800多名孩子劝返校园,并牵线捐助了4200多名贫困学生。

  “2012年,望谟县只有70人考上大学,但是2022年,我们有1300多人考上大学,每个村至少有一名大学生!”学生的进步是老师最大的欣慰,刘秀祥说,“我坚信,向上成长需要从向下扎根开始。我将继续扎根山区,教书育人,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只要努力就能创造美好生活”

  “‘快递小哥’工作很辛苦,越是节假日越忙碌,像勤劳的小蜜蜂,是最辛勤的劳动者,为大家生活带来了便利。”习近平总书记的这句话一直温暖着京东集团京东物流北京鼎好营业部负责人、快递员宋学文,也温暖着全国近400万“快递小哥”。

  刚来北京时,家里的老人叮嘱宋文学:“无论走到哪里、干什么工作,都要让大家记得你的好。”每天把自己工作中的每一件小事做好,成了他的准则。一直以来,宋学文都把每一件包裹当作深深的情谊来传递。

  宋学文谈到这些年的变化,感到非常幸福。“快递小哥”的收入越来越高,福利待遇越来越好,有的在老家住上了新房,而宋学文在北京安了家。

  “成为党的二十大代表,不仅是我个人的荣誉,更是我们快递行业的荣誉。”穿着快递员制服的宋学文,在人民大会堂内自信满满,“在这个时代,任何人只要努力,不怕吃苦,就能在普通的岗位上发光发热,就能创造美好生活。”

  他们每个人都是一本书,封面、章节、内容各不相同,但都记录着在各自领域的心路历程;他们每个人都是一条路,长短、起伏、方向各不相同,但都通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王澎

相关新闻
左侧固定广告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广告服务 联系方式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4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