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日报社主办

首页 农业文化遗产 详情
内蒙古阿鲁科尔沁草原游牧系统:蒙古族游牧文化的摇篮
  • 来源:农民日报
  • 编辑:姚雯祎
  • 作者:张祥熙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李昊
  • 2022-12-08 09:37:49

今年5月,内蒙古阿鲁科尔沁草原游牧系统被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正式认定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其核心区位于巴彦温都尔苏木,是一个以畜牧业为主体,农林相互依存、优势互补的复合生产体系,在长期的游牧生产生活实践中,形成了富有区域民族特色的游牧文化。

牧民在阿鲁科尔沁草原游牧系统夏营地内放牧 张祥熙 摄

阿鲁科尔沁旗草原游牧文化历史悠久,内涵丰富,是中国古代草原游牧文化的发祥地,有文字记载和文物佐证的历史就有5000多年。这里的牧民传承祖训、敬天爱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至今恪守着古老而传统的游牧习俗,依然原汁原味地保留着区分冬春营地和夏秋营地、逐水草而居、食肉饮酪、骑马射箭的蒙古族传统游牧生产生活方式,也延续着极具特色的民俗风情、歌舞音乐、民间工艺等各类传统文化,对于挖掘和保护、传承和发展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来说意义重大。

  阿鲁科尔沁草原游牧系统位于农牧交错区,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群众养殖的牲畜主要有牛、羊、马、猪、驴等,庭院种植蔬菜、瓜果、粮食等,耕地内种植的是谷类、豆类以及油料等;苜蓿、燕麦也在可耕地内广泛种植。当地蒙古族常用的药用植物有30余种,牧草植物则有近300种。系统内动物种类丰富,有鸟类14目37科151种,野生哺乳动物6目13科30种,鱼类3目5科13种,其中很多是国家重点保护物种。

  阿鲁科尔沁旗草原位于京津北部,是控制京津风沙源的重要区域,也是我国北方的绿色生态屏障。阿鲁科尔沁草原游牧系统由大兴安岭南端支脉的山坡森林和灌丛、弯曲的河流、广袤肥沃的大草原和游牧民族共同组成。山坡的森林和灌丛能够涵养水源,具有包括防风固沙、保持水土、改善局地小气候、为生物提供栖息地和净化空气等功能,通过截留降水、增加地下径流,有效减少土壤流失、保持土壤水分,对维持游牧系统的健康与稳定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游牧民通过骑马移动放牧的方式合理利用水草资源,在保证土壤肥力不退化的同时,保证了植被的保护和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实现了人畜与草原生态和谐共生,是可持续牧业和生态牧业的典范。

  阿鲁科尔沁草原游牧系统是当地牧民为适应草原自然环境而采取的适宜策略,呈现出以畜牧业为主,农业和林业相互依存,优势互补的复合生产系统。这里的畜牧业为牧民提供了奶、肉类等食品以及皮毛制品;以聚居地附近的耕地为核心构成的种植业为牧民提供蔬菜等补充性食材;以农牧过渡区域的森林为核心构成的林业为牧民提供薪柴和野生食材等,构建了一个农牧业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完整链条。

  近年来,阿鲁科尔沁旗委旗政府提出了“五大基地、一个平台”的发展目标。围绕建设“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利用游牧区核心区纯净无污染的有利条件,建设优质肉牛羊天然养殖基地,建立畜产品可追溯体系,全力培育“阿鲁科尔沁牛肉”“阿鲁科尔沁羊肉”地标品牌,丰富“天然、绿色、安全”特质,打造草原游牧系统生态产品。这里蒙古族奶制品种类繁多,牛羊肉鲜嫩味美,山野菜品种丰富,民族服饰别具一格,勒勒车、蒙古包、柳编、根雕等工艺品也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同时,围绕建设“蒙古族游牧文化特色旅游休闲度假基地”,科学合理进行旅游规划和开发建设,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促进乡村振兴全面发展。

  2019年7月,在“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阿鲁科尔沁旗与阿拉伯联合酋长国达成合作协议,阿鲁科尔沁旗将为阿联酋提供长期的畜牧产品供应,这标志着阿鲁科尔沁旗产品受到了国际社会的认可,预示着其有着广泛的国际市场,进一步拓宽了当地群众增收渠道。

相关新闻
左侧固定广告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广告服务 联系方式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06045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2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