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6日,大连商品交易所黄大豆1号、黄大豆2号、豆粕、豆油期货和期权正式引入境外交易者参与交易。这是期货市场服务国内国际大豆和油料产业、促进大豆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的重要举措,同时也是境内期货交易所首次在全品种链条同步引入境外交易者,吸引了各方关注。
大连市委常委、副市长吴开华与大商所党委书记、理事长冉华共同鸣锣开市。
开启制度型对外开放新境界
中国证监会党委委员、副主席方星海在致辞中指出,大豆系列期货和期权作为境内特定品种实现国际化,标志着中国期货市场以更加成熟、更加自信的状态,进入制度型对外开放新境界。
“刚刚结束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号召加快建设农业强国,一个农业强国大国必定要有一个强大的农产品期货市场作为支撑。”方星海表示,引入境外交易者后,我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大豆进口国以及油脂油料生产、加工、消费大国,一定可以在高水平对外开放中发挥我国巨大市场优势,实现大豆产业振兴,筑牢国家粮食安全根基。
“这是油脂期货和期权市场发展的新突破,是产业风险管理需求和期货市场供给动态均衡的新成果,将进一步提高油脂产业链上企业风险管理的水平,更好服务保障国家粮油安全战略。”中国植物油行业协会副会长陈刚介绍,近年来,国内90%以上的大中型油脂企业均深度参与期货市场,“期货价格+升贴水”基差点价定价模式为大豆相关产业广泛应用,深刻改变了传统的“一口价”贸易习惯,期货市场为产业企业提供了及时、准确的定价基准并成为产业发展不可或缺的风险管理工具,有力地保障了粮油供应链的稳定。
记者了解到,从2018年铁矿石期货破冰引入境外交易者,2020年、2021年棕榈油期货、期权先后国际化,到今年9月允许QFII、RQFII参与部分期货、期权品种交易,包括本次的大豆等8个期货、期权品种在内,目前已有17个品种引入境外交易者,我国期货市场对外开放的大门不断拓宽。
随着国内大宗商品期货定价影响力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国内外企业开始直接利用中国期货价格开展基差贸易,有力地增强了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境外生产地企业利用中国行情信息,及时调整面向中国的生产计划,更好地维护了生产经营稳定。截至11月30日,境内特定品种共有702名境外交易客户开户。在单一品种上,境外交易者2022年度成交量占比最高达27.35%,日均持仓量占比最高达34.37%,境外客户日益成为交易和竞价的重要力量。
期待中国价格影响力不断提升
随着我国成为全世界最大的油脂油料市场,我国豆类期货市场顺应南美大豆成为国际贸易主流品种的产业趋势,在产品设计、制度安排等方面更加适应大豆国际贸易格局变化,在全球风险管理体系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大商所党委副书记、总经理严绍明表示,在豆系期货、期权引入境外交易者,有望通过“中国期货价格”,增强全球大豆产业主体更主动地参考中国行情安排生产经营的内生动力,从而增强我国与国际大豆产业链供应链的粘性韧性,更好服务全球和我国粮油安全,同时也可帮助全球油脂油料企业更好地规避价格波动风险,锁定跨国经营收益。
“全球产业链上各个环节的企业亟需我国作为主消区的价格信号,我们热切期盼大豆系列期货和期权对外开放后,可以直接通过我国期货和期权市场管理价格风险,助力全球贸易体系中出现更多中国价格、中国声音和中国标准。”陈刚介绍,目前我国豆油产量、消费量位居全球第一,大豆压榨量位居全球首位,在大豆进口依存度高、境内外市场联动性强的情况下,面对着外部不确定性的增加,植物油产业面临的市场形势更为复杂,期货和期权市场对外开放需求日益强烈。
据大商所介绍,油脂油料现货市场国际化程度较高,境内外产业对油脂油料期货市场对外开放均呼声较高,大豆系列期货和期权作为境内特定品种引入境外交易者,通过为全球大豆产业链提供丰富高效的定价和风险管理工具,利于及时全面向全球传递我国作为大豆主销区的市场信息,进而提升大豆系列品种“中国价格”和“中国品质”的国际影响力,维护全球大豆产业链供应链持续稳定发展。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欧阳靖雯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4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