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日报社主办

首页 开幕式与主论坛 详情
农业农村部总农艺师、发展规划司司长曾衍德发言
  • 编辑:张燕
  • 2023-02-11 08:41:00


DSC_2169.JPG


2月11日,由全国农业企业发展联盟主办的“第二届中国农业企业家峰会”在北京会议中心举行。图为农业农村部总农艺师、发展规划司司长曾衍德发言。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戴军 摄

曾衍德:

尊敬的彭森主任,尊敬的赵春江院士,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同志们,今天第二届中国农业企业家峰会在北京举办,以“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打造世界一流农业企业”为主题,交流研讨很有意义,在此我谨代表农业农村部对本次峰会的举办表示热烈祝贺。

建设农业强国是党中央国务院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作出的战略部署,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大任务。

这里我结合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部署,就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第一,建设农业强国是统揽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战略总纲。

总书记强调,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这一重要论断深刻阐明了农业强国的基础地位、战略定位,把三农摆上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位置。

我理解应把握三点:一是建设农业强国与推进农业现代化一脉相承、目标一致。与农业现代化相比,农业强国内涵更深、维度更宽、层次更高,是从数量到质量、从规模到效益、从比较优势到竞争优势的全面跃升,既体现生产过程的装备水平提升和技术创新突破,也体现产业链的高端,还包含传统的农耕文明与新的文明要素的融合提升,反映的是比较综合、比较均衡的农业实力。

另一个,是建设农业强国的过程就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过程。农业强国作为目标导向,对标的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结合三农工作,要锚定建设农业强国目标,一是来统领明确工作指向,谋划支持政策,落实任务措施,工作主线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通过统筹推进乡村产业、人才谋划、生态组织转型,逐步实现、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和建设农业强国的两个阶段性目标。

还有一个,是建设农业强国要一体推进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现代化。农业现代化是农村现代化的物质基础,农村现代化是农业现代化的空间载体。要统筹推进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现代化,以农业强带动农村美、农民富,不断优化乡村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提高农村基础设施完备度、公共服务便利度、人居环境舒适度,实现乡村由表及里形神兼备的全面提升。

第二,建设农业强国要聚焦总体,整体推进。

习近平总书记在去年底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制定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规划,要针对未来五年和2035年本世纪中叶的目标,要求非常明确。目前我们正在按照总书记的指示要求,抓紧编制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规划。

我们初步考虑重点是突出六个方面:

一是巩固产能,保障供给安全。要深入实施“藏粮于地 藏粮于技”战略,构建辅之以利、辅之以益的保障机制,全面统筹资源、市场、政策、主体等要素,协同抓好产量产能、数量质量、生产生态循环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增强产业链供应链的韧性和稳定性,把牢粮食安全主动性,把握强国复兴的主动性。

二是创新突破,增强发展动力。要协同推进制度创新和科技创新,以基础型、战略型重大农业科技突破带动整体创新能力跃升,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要促进农村改革集成突破,实现城乡要素双向流动、平等交换,增强农村发展内生动力。

三是全面开放,推动产业升级。要顺应产业发展规律,突出土特产要求,发展乡村特色产业,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进农业资源多元化开放、多层次利用、多环节增值,增强乡村产业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四是提升品质,建设和美乡村。以出行便捷、生活便利、服务提质、环境优化为主攻方向,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条件,提升基本公共服务质量,优化农村生活环境,提高农民生活品质,建设基本功能完备,又保留乡味儿、乡韵的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五是共建共享,促进共同富裕。以解决地区差距、城乡差距、收入差距为方向,构建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推动产业链开发提效增收,促进就业创业投岗增收,完善体制机制共享增收,使更多农民实现全面发展,过上更加富裕、更加美好的生活。

六是着眼全球,培育竞争优势。坚持在开放中合作、在合作中共赢,加快构建新型农业对外合作关系,统筹利用好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增强全球农业供应链掌控力,提高农业国际贸易竞争力,扩大全球农业治理影响力,实行更高水平的农业对外开放。

第三,凝聚企业力量,助推农业强国建设。

企业是经济的力量载体、是发展的源泉活水。农业企业在农业强国建设中,必将肩负重大使命、担当时代重任。

要聚焦重点领域,抢抓发展的新赛道。农业企业有资金、技术、管理的优势,在布局未来制高点上有基础条件。通过发展新的设施农业,重点是以节能宜居为主的设施种植业,加快建设集约化的育苗中心、植物工厂,以集约高效为主的设施农业,因地制宜发展农房养猪,叠层高效养禽等立体养殖,以健康养殖为主的设施渔业,推进农机和生态养殖渔场经济,建设一批渔港经济群。专家分析,现在高端设施蔬菜年产量相当于陆地产量的5-8倍,未来设施蔬菜产业将占比达到50%以上,成为“菜篮子”产品稳产保供的重要力量。

要推进产业集聚融合。以企业为主体,通过技术集成应用、要素跨界融合、业态创新集聚,促进种养一体,农牧渔结合,一二三产业融合,我们提出用5-10年时间,建设一批产值超千亿的特色优势产业集群,产值超百亿的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产值超十亿的农业产业强镇。

要建设宜居宜业乡村。与城市相比,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有海量的需求和投资空间。专家分析,农村每年有1000万户的农户有改造需求,按照房屋建造和家具配套标准测算,未来每年将释放两万亿的投资需求,重点是以实施乡村建设行动为抓手,推进农村住房改造升级,全面提升农村整体环境,发展智慧农业和舒适乡村,整体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要强化创新引领,锻造竞争新能力。市场活跃的基础是企业的竞争力,重点是增强组织创新力,完善激励建设、金融支持等政策,做大做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航母型领军企业、加工旗舰企业、科技研发企业,配套一批仓储物流、电商营销等服务型企业。

要提升技术创新能力。以现代农业发展需求为导向,组建科技创新联合体,推动资金、技术、市场等要素对接,集中力量开展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快在核心种源、重点技术、关键设备等方面的突破。

要拓展市场创新能力,积极发扬工匠精神,强化生物信息等技术集成应用,提高产品附加值和综合效益,加快打造一批区域功能品牌、企业治理品牌等产品品牌。

要助力带农增收,进行联动带动机制。农业企业兴农先要强农,总的方向是把小农户引入新的农业发展轨道,要以市场为纽带积极开展订单生产、产品代销、“保护+收购”等,加强农产品产销衔接,建立利益连结机制,促进企业与农户在产业链上优势互补、互利共赢。

要以服务为纽带,通过服务化和标准化,帮助农民打品牌、促销售、闯市场。

要以补贴为纽带,在保障农民基本权益的前提下,引导农户与资金、土地、房屋、自有设备等资产融合,通过“保底收益+按劳分配”等方式,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

最后,预祝本次峰会取得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相关新闻
左侧固定广告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广告服务 联系方式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4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