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2日,由全国农业企业发展联盟主办的“第二届中国农业企业家峰会”在北京会议中心举行。图为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副院长李家强发言。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戴军 摄
李家强:
各位嘉宾、各位朋友:
大家上午好!
很高兴出席首届中国农业企业家青年领袖峰会,与大家共论未来乡村与青年担当,在此,我谨向本届会议的举办表示热烈祝贺,向各位参会嘉宾致以诚挚问候!
春是四季之首,“万紫千红总是春”,“无边光景一时新”,代表我们将迎来崭新的开始。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党的二十大着眼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局,进一步明确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大任务。
为更好地服务乡村振兴战略,近年来,清华大学发挥高校优势,相继出台了一系列举措。比如,创新性地开设了乡村振兴方向的公共管理专业硕士(MPA)项目,以满足高层次专业化人才培养的需求;在全国十几个市县设立清华大学乡村振兴工作站,利用暑期时间组织大学生、研究生实践团队奔赴全国各地乡村,深入基层一线,开展建筑改造、公益服务、文创设计、田野调查等活动,用专业特长赋能乡村振兴。2021年,我曾担任过院长的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被国家授予“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清华继教院在扶贫远程教学站的基础上,在全国500多个县区建设了乡村振兴远程教学站,为地方搭建可持续性的人才培养平台。
可能大家觉得,清华大学作为理工科比较突出的院校,参与农业并非所长。其实,清华与农业的渊流可追溯到20世纪20年代。早在1921年,清华学校时期派遣的留美预备生,就设有农科。30年代成立的清华大学农业研究所,曾在艰苦的战争岁月中,为我国培养、储备了一批农业科研人员。抗战后,清华大学农业研究所正式发展为农学院。1949年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华北大学三校的农学院合并,组建了北京农业大学,也就是现在中国农业大学的前身。虽然此后清华未再设置农学科,但对于农业的关注与支持却从未间断。特别是近年来,清华利用自身多学科优势,在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人才培养等方面,积极服务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还陆续成立了一些机构和平台组织,推动涉农领域的研究和实践工作,除了像“清华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等专门从事三农问题研究的单位外,其它院系和机构也会结合自身的研究领域服务农业发展。
比如我所在的高等研究院下设的智库型组织——清华大学两岸发展研究院。鉴于农业是两岸开展交流与合作最早、最活跃的领域之一,该院将促进两岸农业发展作为重要工作内容,依托两岸资源优势,围绕两岸农业发展需求和热点问题,多次举办高峰论坛、学术研讨会、考察访学等活动,为促进两岸及国际农业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开展了一些探索性工作。近年来,围绕乡村振兴也开展了许多工作,举办了“两岸农村金融创新发展论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专题研讨会”“县(市、区)委书记共话乡村振兴研讨会”等有影响力的活动。前年,为促进两岸企业界的民间交流与合作,由两岸院发起成立了由两岸优秀企业家、资深学者、行业专家等组成的“清华大学两岸发展研究院企业家联盟”。其中,“乡村振兴”也是联盟的主要事业领域之一,通过调动、整合两岸优质资源,联盟为两岸涉农企业开展“乡村振兴”相关的课题研究、经营规划、技术转移、人才培养等方面的服务,为两岸农业企业家搭建起一个常态化、机制化的沟通交流的平台。
今天来参会的都是青年农业企业家中的佼佼者,借此机会,我就青年农业企业家参与乡村振兴、促进乡村发展谈四点想法,供大家参考。
一、在民族复兴伟业中建功立业
乡村振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任务。未来二三十年,是中华民族迈向伟大复兴的光辉岁月,也是我们青年农业企业家挥洒事业的黄金年代。你们是这个伟大时代的见证者、参与者和贡献者,作为振兴乡村中最具活力的有生力量,青年农业企业家一定要抓住历史机遇,紧随时代步伐,踊跃投身乡村建设、乡村振兴,把小我融入民族复兴的历史伟业之中,用自己的才华和汗水,为祖国、为民族、为人民、为人类贡献力量,这也是每一位中国企业家所应有的“企业家精神”。
二、 在乡村振兴中发挥引领作用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青年企业家具有知识储备充足,精力充沛,积极进取,决策果敢,勇于创新的特质,在乡村产业振兴实践中,要更好的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我国实现农业现代化要依靠新动能、新引擎的带动,特别是技术革新对农业将产生根本性影响,比如数字技术、生物技术,绿色技术、高端装备技术等,在提升农业生产效率,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催化生成新业态等方面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和潜力。青年企业家要敢于探索,敢于尝试,将现代技术融入农业生产、经营、营销等环节,推动农业产业链延伸和价值链升级,进而促进农业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同时,我们青年企业家思维活跃,可以发挥创造性思维,为农业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打破乡村发展困境,吸引更多优质资源和人才,促进农业市场焕发新的活力。可以说,做大做强中国的农业,青年企业家大有可为。
三、在共同发展中履行社会责任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青年企业家创业兴业离不开自己的打拼,也离不开社会各界的支持帮助,企业在谋求自身发展壮大的同时,也要有担当,要积极回馈社会,履行社会责任。未来可以在两方面着力,一是为实现共同富裕贡献力量。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乡村振兴是迈向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带动农民增收,推动产业升级,增加百姓就业机会,改善乡村面貌,都是我们农业企业社会责任的体现。二是为国家的“双碳”目标作贡献。“双碳”目标与乡村振兴是相辅相成的,也是国家大力提倡的。我们农业企业在生产经营的过程中要做好“减废降碳”,比如积极开发碳汇项目,推进绿色低碳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建设绿色制造和服务体系等,为改善农业农村生态环境,实现农业绿色发展尽自己的一份责任。
四、在应对挑战中提升自身素养
中国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农业大国走向农业强国的转变,既是涉农企业难得的历史机遇,也会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战。企业家作为社会资源的组织者,生产经营的决策者,企业发展的引领者,企业文化的塑造者,压力大,担子重。面对复杂多变的内外环境,企业家的个人素养往往是决定企业命运的关键因素。特别是青年一代企业家,不但要有传承的责任,还肩负着革新的使命,这对企业家的个人素养提出更高要求。作为高校的教育工作者,我们常被问及新一代青年企业家应具备哪些素养?我想这里可以参考清华在向世界一流大学迈进中,提出的“更创新、更国际、更人文”的发展目标来回答,那就是“创新思维、国际视野、人文修养”。企业家要致力于创新,从技术、产品、市场、组织形式等都离不开创新,创新是第一动力。企业家要有国际视野,要扎根中国,放眼世界,带动企业在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中实现更好发展。企业家要注重人文修养,企业要长远发展,不仅是业绩的增长,还要有文化的传承,企业家的人文情怀和素养决定了企业发展的格局和境界。
云程发轫,万里可期,衷心希望我们青年农业企业家们,抓住乡村振兴战略机遇,勇担时代使命,凝聚磅礴伟力,绘就未来乡村的壮美画卷。
谢谢大家。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 by farmer.com.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