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敢”破石困 振兴有希望

——云南玉溪元江县土地整治纪实

2023-03-04 17:10 来源:中国农网 编辑:张轩铭

伴随着一阵阵此起彼伏的轰鸣声,25台挖掘机在清晨的迷雾中拉开了一天碎石作业的序幕。装有破碎锤的机械钻头日复一日地在洼垤乡589亩石头地里凿碎硬石、填土平地,到场的人无不被那气势恢宏的场面深深震撼。“敢为、敢闯、敢干、敢首创”的“四敢”精神在这里体现得淋漓尽致,这不再是简单的土地整治,而是一场战天斗地的作风效能革命,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生动实践。

云南省玉溪市元江县洼垤乡属典型的喀斯特地貌,一直以来,以烤烟作为主要的经济支柱产业,由于山高箐深、石漠化严重,紧缺的耕地资源严重制约着当地的农业生产和经济发展。洼垤乡尼白村党总支书记杨芝光介绍道,隶属于尼白村委会的都督是全乡国土面积较大的自然村,但是乱石裸露、硬石遍布导致有效耕地严重不足,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不断推进,干净美丽的村庄、潜力十足的产业……吸引着越来越多外出务工的群众纷纷回村发展,人们不得不在贫瘠的石头缝里求生存,费时费力、收益甚微。“啃下”石头山这块硬骨头,成了统筹发展绕不开的“硬任务”。

在严格落实“节约集约用地、严守耕地红线”战略的基础上,元江县紧盯“为人民谋求更幸福的生活”目标,将“干部敢想、地方敢闯、企业敢为、群众敢首创”的“四敢”精神充分融到洼垤乡这场战天斗地的土地整治当中,坚定信心、铆足干劲,走出一条生态与经济并重的石漠化治理之路。

干部敢为

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在洼垤乡密密麻麻的石头窝里进行连片的、规模的、大型的土地整治是前人想都不敢想的事,加之洼垤乡常年干旱少雨,必须配套上提水工程、蓄水池、管网等设施。继续死守着沉睡的石头山必定跟不上时代进步和人民发展的脚步,农民没有可以耕种的土地,农村必定走向消亡。为了让群众有更多可以发展生产改善生活的良田好地,元江县各级领导干部积极谋划如何因地制宜提高土地利用率。

与元江县土地整治指挥长邓拾祥交流中得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暂行办法》、《云南省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暂行办法》以及云南省自然资源厅下发的有关文件精神,县土地整治指挥部组织有关部门全面开展适宜性耕地调查,充分挖掘补充耕地潜力,按照入库一批,验收一批,实施一批,包装一批,规划一批的工作思路,全力推进各类土地整治项目实施建设。

最终通过“三调”数据和卫星图片找到了洼垤乡这片地域广阔且符合条件的589亩土地。经过反复现场调研和技术评估,统一县乡村组干部思想后,说干就干!项目于2022年12月破土动工,计划投资1980多万元,结合石漠化区域整治,可新增耕地425亩,新增耕地率达72%以上,受益820余人。届时,石窝披“绿装”、荒山变青山不再是“痴人说梦”,而是实实在在摆在人民面前、禁得起历史考验的民生发展壮举。

地方敢闯

美丽乡村的发展离不开产业振兴的助力,发展村办企业,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石,更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重要手段。洼垤乡党委政府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嘱托,积极践行“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干事创业精神,精心编制了土地综合利用方案,充分发挥基层自治能力,将村办公司搬上新时代农村发展的大舞台。

洼垤乡尼白村委会集体经济主要来源于售卖南瓜、火腿、西瓜等农特产品,2022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33万余元。虽已成为全乡对标学习的示范集体,但从没停下前进的脚步。尼白村乘着基层党建示范引领的春风,积极探索村办公司新模式,培育壮大农村市场主体,成立尼白农业服务有限公司,以土地整治为契机,把壮大集体经济作为促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力争实现公司营利“开门红”。

在土地综合利用方案中,由尼白农业服务有限公司牵头服务,以200元/亩将都督三个村民小组符合实施项目的集体土地流转过来,并组织村民将生猪、蔬菜等售卖供给施工方,不仅让群众实现就地收租,还打开了农产品销路。另外,尼白农业服务有限公司与元江县沃元土地开发有限公司达成合作,项目完工后以280元/亩流转给沃元公司开发,用于发展种业培育、雪茄烟种植等,根据市场情况适时调整种植结构,通过五年的探索,实现人民群众、村集体经济、企业公司三方共赢。看着地块逐渐平整开阔、田埂修复雏形初现,洼垤乡尼白村党总支书记杨芝光感慨地说道:“一直看着老百姓在石头地里奋斗不息的劳作,这种发自内心向上向好的内生动力深深地感染着我。荒山怎样变成壮大集体经济的试验地?如何把当地资源转化为当地经济优势?“一村一企”就要拿出真本事,就要靠“党建引领+村办公司+农户+乡村振兴”这条路子!只有地方敢闯,群众才会有十足的底气昂首阔步走在乡村振兴的大道上。”

企业敢干

将近600亩的土地和1980多万元的投入给参加竞标的公司来了一个“下马威”,很多公司在听到要在石头里驻扎半年以上更是被纷纷“吓退”。虽然知道施工难度很大、成本很高,但是元江县热地亚市政工程有限公司敢参加也真敢干。每天7点半,100余名工人和25台挖机同时开工,震耳欲聋的声音不仅是钻头“啃”石头的抗争,更是造福老百姓的坚定决心。

大块大块的石头被破碎后,就地利用作为地埂被整齐堆砌,随后填上拌好肥料的沃土,同时,工程还配套25个水池、12.8千米管网和7.4千米机耕路等设施,通水通路且规模连片的宜种耕地便出现在人们眼前。和土地整治工程技术员罗星了解到,过去从来没有遇到过那么难“啃”的地,石头又多又硬又大,挖机破碎锤上的铅钢两三天就要换一个,但是开弓没有回头箭,民心工程就算亏了也要咬牙干下去。分拣石块、搬运废料等需要大量工人,很多都是120元/天从都督村招来的,本地群众熟悉情况、吃苦耐劳,对改造家乡的意愿很强烈。看着群众那么支持配合,施工方也从刚进场的摇头说“不可思议”变成了点头说“必须坚持”!

​群众敢首创

2020年初,洼垤乡罗垤村硬汉马金文带领全家一锤一锤碎石、一车一车填土,靠勤劳的双手和坚韧的意志改造了自家8亩石头地,他们“砸石造地”的故事展现了洼垤群众在脱贫攻坚硬战中不等不靠、战天斗地、自强不息的实干形象,他们不低头、不服输的勇气和决心为全县人民做出了榜样和表率。一棵棵比人还高的烟株、一片片似芭蕉叶大的烟叶证明了群众首创的“石头地里刨致富经,用苦干实干谋发展”是最鲜活、最实际的。

洼垤人民都深谙挪不动石头家,就粉碎压脚石的道理,所以,在听到荒山石地要被改造成耕地时,都督的老百姓们都纷纷表示很支持,自家已有足量耕地,与其让那些年久闲置的石头地浪费,不如响应国家政策,通过科学合理的改造让祖祖辈辈“种一山坡,收一小箩”的窘迫生活落下帷幕。群之所为事无不成,众之所举业无不胜。都督三组组长杨林博表示,望着家门口的大石头,一直都有要把它破碎的念头,现在项目落地了,我们心里的“石头”也就落地了。整村当前的重点工作就是全力协调配合服务好这个项目,群众殷切希望早日建好、早日盼有公司进来,这样不仅可以盘活闲置的耕地,解决村中没钱办事的问题,村民们还可以进公司基地做工赚钱,还可以参与学习管理技术,真正实现“搞活一片地,造福一方人”。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局之年,也是元江县迎来强化三农要素保障、助推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起步。“敢为、敢闯、敢干、敢首创”的“四敢”精神已然成为鼓舞全县人民奋发向上、苦干实干、开拓创新、争先有为的磅礴力量。元江县将在年内启动12个土地整治项目,预计可增加耕地面积2496亩、水田1919亩,粮食产能188.9万公斤,耕地占补指标流转收益15000万元,“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乡村振兴画卷正向我们徐徐展开。

作者:王钇涵

———— 分享至 ————
深度报道
推荐视频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 by farmer.com.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