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党的二十大擘画的宏伟蓝图。中国式现代化具有人口规模巨大、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特征。习近平总书记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指出,这既是理论概括,也是实践要求,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指明了一条康庄大道。
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国家现代化的基础,在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如何以中国式现代化的要求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与乡村振兴?记者采访了多位全国人大代表与全国政协委员,听他们畅谈对于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理解与愿景。
牢牢端稳14亿人的饭碗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解决好14亿人的吃饭问题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地基”。
“要从加强种质资源评价利用与创新突破性品种两方面发力,为保障我国粮食安全提供长期的科技支撑。”全国人大代表、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绥化分院副院长聂守军是黑龙江水稻产业体系首席专家,他育成的水稻新品种“绥粳18”是我国推广面积最大的香稻品种。目前,他与科研团队正在开展优质耐盐碱水稻选育研究,努力寻找粮食增产新的突破口。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基础。饭碗要端牢,耕地必须要保护好。”全国人大代表、吉林省四平市梨树县凤凰山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韩凤香介绍,近年来,她带领合作社实施黑土地保护性耕作的“梨树模式”,建设面积300公顷的现代农业生产单元。如今,这样的生产单元在梨树县已有30个,“耕地中的大熊猫”正逐步回归绿色和健康状态。
朝着共同富裕目标扎实前进
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实现共同富裕,增进民生福祉,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必须要增强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内生发展动力,在全国人大代表、好医生集团董事长耿福能看来,关键在于培育产业。
“要根据当地的资源禀赋,选好产业,做好‘土特产’文章。尊重农民意愿,选好经营模式,健全联农带农机制。”耿福能认为,龙头企业应发挥自身资金、技术、管理上的优势,健全完整产业链,带动产业集约化、标准化、品牌化发展,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衡量共同富裕的标准不仅仅是收入。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必须在补齐民生短板、破解民生难题、兜牢民生底线等方面着力,不断增强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农工党中央《关于加强识别和保障因病返贫风险人群的提案》中指出,加强识别和保障因病返贫风险人群是当前工作的重点。目前,在医疗保障和服务方面还存在乡镇卫生院服务能力不足、治疗方式的选择受报销比例影响、因病返贫风险人群覆盖不全等问题。农工党中央建议,提高门诊报销比例,实现医疗资源合理分配;降低监测门槛,改变部分疾病结算方式,保持公立医院公益性和公平性;坚持医疗兜底保障政策,进一步加强基层医疗机构建设。
“城乡教育已实现基本均衡,但乡村仍存在专职教师不足、待遇不够、缺乏培训等短板。”全国人大代表、浙江省金华市浦江县郑宅镇中心小学语文教师祝响响呼吁,应把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摆在优先发展的地位,构建“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的农村教师发展生态,推动教育向优质均衡迈进。
塑造形神兼备的现代化乡村
丰富人民精神世界是中国式现代化本质要求。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与农业农村现代化,既要塑形,也要铸魂。
推动更多的公共文化服务惠及乡村,丰富农民的精神生活。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开封市祥符区电影公司党支部书记郭建华从事农村电影放映的工作46年,她建议要改善农村地区的放映条件,建设乡镇电影院和村固定电影放映场所,让更多反映时代风貌的好影片来到乡村。
农耕文化是我国农业的宝贵财富,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散布在广袤田野间的民风民俗,在保护传承中历久弥新、焕发光彩。
马灯舞、竹竿舞、刀山傩舞、山歌对唱……在江西省贵溪市樟坪畲族乡,每逢节日,当地畲族群众都会载歌载舞,以本民族独有的风俗欢庆佳节。“在推进农村现代化的过程中保护好传统习俗,挖掘少数民族文化内在魅力。”全国人大代表、江西省贵溪市樟坪畲族乡党委书记雷燕琴告诉记者,樟坪畲族乡在乡村建设中注重保护好古村落,创新发扬传统民族风俗习惯,不仅让百姓乐在其中,还吸引了大量游客,乡村旅游越来越火。
让绿色成为乡村最亮的底色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
“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战略高度谋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重要的内容,也是鲜明的特色。要让生态环境更加美好,农村才能成为农民宜居宜业的家园。”全国政协委员、宁夏农林科学院林业与草地生态研究所研究员蒋齐说。
“没有好的生态环境,也不可能产出安全优质的农产品。以破坏生态环境换取经济利益是不长久的。”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池州市贵池区梅村镇霄坑村党委书记王建伟告诉记者,过去由于伐木种茶,一度水土流失严重,茶叶质量下降,这让村民深刻意识到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如今,霄坑村践行绿色种植方式,打响了生态茶、有机茶的品牌。
“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走在村里处处都是风景,百姓生活欣欣向荣。”全国人大代表、浙江省安吉县余村村党支部书记汪玉成这样描绘理想中的“未来乡村”。过去十年,余村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在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可持续发展之路上越走越稳。“今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农村要先探索出一条道路来,我们对‘未来乡村’‘未来中国’有信心!”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裴逊琦 姚媛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4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