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日报社主办

首页 代表委员故事 详情
尹恒斌代表: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奋力在乡村振兴上开新局
  • 来源:农民日报
  • 编辑:刘婉茹
  • 作者:刘久锋
  • 2023-03-06 16:36:29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新目标,这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的继承发展和高度凝练,是与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内涵高度契合的乡村愿景。全国两会期间,围绕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奋力在乡村振兴上开新局,本报记者采访了全国人大代表、贵州省安顺市市长尹恒斌。

全国人大代表、贵州省安顺市市长尹恒斌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生态宜居,是乡村振兴的内在要求,从“村容整洁”到“生态宜居”反映了农村生态文明建设质的提升,体现了广大农民对建设美丽家园的追求。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优化镇村布局规划,统筹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深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尹恒斌介绍,安顺市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要求,积极回应人民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2021年率先在全省启动宜居乡村创建工作,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乡村风貌管控进一步加强,农户前庭后院进一步靓化,屋内更加整洁有序,群众生活习惯逐渐转变,河湖道路等公共区域更加干净整洁,形成“一村美”到“村村美”的靓丽新画卷。

“我们坚持以农民为本、为农民而建,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广大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全面开展‘四清两改四严禁’专项行动,强化治脏、治乱、治违,突出抓好乡村公共空间、村庄道路、房前屋后的卫生清洁,建设了一个个微花园、微菜园、微果园,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让一路一步皆成景、一草一木皆有韵,还原了浓浓的乡村味道。”尹恒斌介绍,通过创建“示范户”“示范村”,涌现出茶岭村、高荡村、黄鹤营村、牛蹄村、盔林甲村等一批宜居乡村示范村,实现村庄环境干净、整洁、有序,村容村貌明显提升,村民卫生文明意识普遍提高,有效改善了农村人居环境,形成了宜居乡村建设的“安顺样板”,极大提升了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得到大家的一致好评和点赞。

尹恒斌介绍,建设宜居宜业的和美乡村,需要产业的支撑。要通过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实现富美协同发展。近年来,安顺市依托农业生态及区位资源优势,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有力推动十一大农业特色优势产业蓬勃发展,成为推进乡村振兴、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抓手。

近年来,安顺市先后建成了全国最大的韭黄标准化绿色生产基地、全国最大的蜂糖李种植基地、全省最大的鱼种培育基地,形成了西秀辣椒、平坝蔬菜、普定韭黄、镇宁精品水果、关岭黄牛、紫云红芯薯“一县一业”产业新格局。陆续引进江苏立华、成都大农等一批农业优强企业到安顺投资兴业,培育了5家国家级、97家省级农业龙头企业,大力推进农产品加工转化,去年农产品加工转化率已达55%。累计申报各类农畜地理标志产品25个,精品水果、蔬菜、茶叶、红芯薯等优质特色农产品成为安顺农业的“亮丽名片”,培育打响了一批名优品牌。加强与物美商超、盒马鲜生、大润发等各大销售平台的合作,推进安顺农产品出山、出海,素有“中华第一李”之称的镇宁蜂糖李、“维C之王”金刺梨、荣获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的关岭牛以及黄果树“三碗粉”,广受海内外消费者青睐。

“特别是去年,我们瞄准制约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点难点堵点,创新推出财政涉农产业资金‘2215’投入模式,构建‘农银企’农业产业发展共同体,组建18家SPV公司,谋划实施一批SPV农业产业项目,为农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尹恒斌介绍。

“我们将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大力做好‘土特产’文章,更好地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一是立足‘土’字,优化产业布局。坚持全市‘一盘棋’,根据各县区自然条件和产业基础,统筹抓好产业规划,用好财政涉农产业资金‘2215’投入模式,打造特色优势产业集群和产业带。二是立足‘特’字,打响产业品牌。聚焦肉牛、金刺梨、蜂糖李、茶叶、韭黄等特色农产品,统一运营管理,统一宣传推介,打响打造区域公用品牌。三是立足‘产’字,做长产业链条。大力推进农业‘接二连三’,培育一批农产品加工企业,提高农产品加工转化率,同时大力发展农村网络电商、农业观光旅游、农业物流等为主题的第三产业,向农业农村多元价值要效益。”尹恒斌说。

“下一步,我们将按照‘一年攻坚突破、两年提质强化、三年巩固成效’的既定目标,进一步总结推广示范创建经验,推动乡村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让人民群众的生活更加幸福美好。”对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尹恒斌充满信心。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刘久锋

相关新闻
左侧固定广告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广告服务 联系方式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5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