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外二月,依然寒意明显。此时,河北省承德市双滦区偏桥子镇大贵口村连片草莓大棚里,却早已果实待采、春光四现。
“一共13公斤,530块钱。”见到村民林艳会时,她正忙着给游客称重、结账。
林艳会是种草莓的行家,她家的草莓个大味甜,深受游客欢迎。靠着种草莓,她家去年搬进了新房。
生活越来越美,“莓”开眼笑的林艳会也有烦心事儿。
老棚地势低,常被水泡,有时需往外抽水,费时费力还造成减产;田间路窄,人车难行,也影响游客采摘。
眼见供不应求,林艳会想扩大规模。可自家土地面积有限,她得租地。“有时,好话说了一箩筐也白搭,人家就是不愿出租。”想起以前遭遇,林艳会皱起了眉头。
2021年8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大贵口村考察时叮嘱大家:“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要坚持精准发力,立足特色资源,关注市场需求,发展优势产业,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更多更好惠及农村农民。”
“这为我们乡村振兴工作指明了方向,打开了新思路、注入了新活力。”双滦区委书记张抗震说,聚焦产业振兴这一重中之重,我们打造了“山谷”系列品牌,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实现集体、村民双增收。
去年,要对原有大棚进行改造升级,打造“山谷田园”休闲采摘园区,林艳会举双手赞成。
涉及7个小组268户村民土地流转,且土地台账缺失、村民间“换地”频繁、土地界线难以打破,流转难度极大。
为破解难题,大贵口村采取“农户+合作社+企业”的市场化运作方式,以土地数字化、边界虚拟化、证照实体化、管理一体化、效益最大化的“五化”工作机制盘活土地。
“现在集休闲、娱乐、采摘于一体的现代化观光农业产业园已经落成。”站在公路旁,偏桥子镇包村干部李秀鹏指着面前的园区说,平均每个大棚至少可以增加1.2万元的收入。
扩大种植规模,资金从哪儿来?林艳会又遇难题。
大贵口村创新实施了以积分定信、奖励用信、全民争信为主要内容的“三信”模式,通过组建“评信团”,为全体党员和群众的信用等级进行评定、授信,4A以上的农户能享受低息贷款。
林艳会被评定为特优级信用等级,顺利从信用社获得贴息政策贷款28万元。
土地、资金,制约产业发展的两大难题得以解决,林艳会有了底气。去年,她在山谷田园或租或买了5个大棚。
暖阳下,山谷田园里整齐划一的132个高标准日光温室大棚熠熠生辉。停车场里车来人往。
一上午,林艳会就接待了四拨游客,收入1000多元。她开心地说:“看着现在的新大棚,干活都有劲了。”
草莓红彤彤,日子红红火火。“去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80.52万元,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05万元,还上榜‘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大贵口村党支部书记李双军自豪地说。
作者:尉迟国利 白子军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4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