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书记,我家去年种植玉米丰收了,今年我该怎么选择玉米种子?”
“刘书记,我家的牛吃了益生菌生物发酵饲料以后又涨了不少膘……”
“刘书记,我今年还想种植大葱,您帮我看看我选的种植区块行不行?”
在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科右中旗新佳木苏木浩力宝嘎查,农牧民遇到农牧业生产方面的问题都会向“刘书记”咨询。
这位农牧民口中的“刘书记”是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选派到兴安盟科右中旗新佳木苏木浩力宝嘎查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工作队队长刘永亮。初到基层一线的刘永亮深知产业发展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和核心,他结合新佳木苏木浩力宝嘎查现有资源、技术优势、市场需求等实际,因地制宜、创新举措,以“科技示范项目”为引领,邀请农牧业专家在嘎查实施“岭南温暖区玉米粒收品种全程机械化籽粒直收节本高效技术模式推广”“肉牛现代化养殖技术集成示范推广”和“大葱标准化生产技术集成示范推广” ,帮助嘎查增强内生动力、提升造血功能,走出高质量可持续发展道路。
科学种田有赚头
“各位专家,告诉你们一个好消息,经过测产,我们嘎查示范区玉米产量比对照增产约一亩150斤,已实现全程机械化种植,感谢你们一直以来对我们嘎查种植业的支持。”刘永亮通过视频连线与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的专家们进行汇报。
席宝全是浩力宝嘎查示范种植户,2022年他家的玉米喜获丰收,看着自家地里的一穗穗金黄的玉米直接脱粒装入运输车,他的脸上洋溢着笑容。“我2022年种了75亩玉米,帮扶单位给我们免费发放种子、农药、叶面肥,在专家的全程指导下产量和收入都提高了。”
白宝龙示范种植了50亩玉米,亩产预计能达到1600-1700斤左右。“玉米籽粒直收技术可以直接收粒,减少了剥皮、晾晒、脱粒环节,不用担心受潮、发霉问题,还可以直接在田间卖出,能省下一笔费用。”白宝龙说道。
科学养牛“牛”劲足
宝玉是浩力宝嘎查第一批将本地牛改良成西门塔尔的养殖户,在养殖过程中,他遇到了肉牛膘情不佳、发情推迟等问题,刘永亮在了解情况后,发现嘎查养殖户普遍存在这些问题,他筛选出像宝玉一样拥有养殖经验和技术的6户肉牛科技示范户,在浩力宝嘎查推广内蒙古农牧业科学示范院自主研发的犊牛定向培育技术及肉牛高效繁育技术,为他们发放益生菌生物发酵饲料、犊牛精补料和进行优质肉牛冻精,并通过开展技术培训,使他们的养殖技术和收入都得到了提高。
“一开始我有15头牛,专家给我们进行了技术指导,给我们牛配了进口冻精,配了种,大大改良了我们牛的品种,现在我的牛是50多头,一年的年利润是30多万元,以前本地牛15头的时候也就10多万元。”宝玉说道。
截至目前,浩力宝嘎查已建立140头母牛的高效繁育技术示范群体,辐射206头母牛,定期内,所有发情的母牛均完成改良品种人工授精配种,母牛受胎率提高到80%,示范群体的犊牛平均体重达到500斤以上,嘎查越来越多的养殖户对养殖肉牛充满信心。
科学种葱产业兴
大葱产业是定点帮扶单位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为新佳木苏木浩力宝嘎查“量身定制”的产业之一。驻村第一书记刘永亮在走访过程中了解到,当地农民一直探索种植大葱增收路子,但苦于没有优质大葱品种,又缺乏专业化的技术指导,种植效果一般。刘永亮就利用帮扶单位的科研技术优势,通过测土壤、改品种、优技术等方式,率先在嘎查55亩土地上开展大葱示范种植,并对农民种植进行全程技术指导,同时购进专业器械,助力大葱产业发展。
韩宝岗一直在考虑怎么才能从土里“挖金”,此时正赶上大葱示范种植项目,他认为,要想发展,就要胆大心细,还要依靠自己的踏实肯干,才能实现增收致富,他就抱着试一试的心态种植了10亩的大葱,这一试就坚定了他继续发展大葱产业的决心。“种植过程中,帮扶单位给提供技术指导,今年产量确实不错,能有个不错的收益,来年扩大种植面积继续种植大葱。”韩宝岗说道。在浩力宝嘎查像韩宝岗一样的大葱产业示范种植户有5户,他们的示范种植成功,给驻村第一书记坚定嘎查发展大葱产业打了一针“强心剂”。
科右中旗新佳木苏木浩力宝嘎查党支部书记赵金胜说:“刘书记帮扶我们嘎查以来,请了农牧业的专家来在我们嘎查多次开展培训,培训的内容都是我们需要的养牛和种地的技术,学了以后我们正好能用上这些技术。”
驻村,就要“驻”进农牧民的心坎里。刘永亮践行初心使命、履行党员义务,奋战在乡村振兴一线,把浩力宝嘎查变成干事创业的热土,用心用情点亮乡村振兴路。“2023年,我们将依托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科技支撑,继续落实成果转化项目,持续推进玉米增收、提高肉牛养殖水平、多元化发展庭院经济,以科右中旗在浩力宝嘎查建设通用机场为契机,加强生态文明建设。通过招商引资,实施低产林改造,盘活嘎查闲置土地,把资源变成股份,把农民变成股东,在壮大嘎查集体经济同时,让农牧民就地就近打工就业,并分红收益。”刘永亮说道。
作者:李娜 苑晓睿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李昊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4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