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日报社主办

首页 两会专访 详情
全国人大代表张艳:做大做强现代种企 加快推进现代种业发展
  • 来源:农民日报
  • 编辑:刘婉茹
  • 作者:于险峰 张仁军
  • 2023-03-08 16:31:53

中国人的饭碗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就必须把种子牢牢攥在自己手里。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专节提出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纵观世界农业强国,无一不是“种业强国”。但我国目前尚未达到这种程度,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是种质资源保护利用不够,部分地区种质资源没有形成完善的种质资源登记和统一管理制度;二是育种创新能力亟待增强,生物育种关键技术应用与国外发达国家、地区相比差距较大;三是种业企业竞争力不高,大多数种业企业只是种子“经销企业”,育种人才、资源、技术相对缺乏;四是种子监管体系不完善,市场秩序有待规范。

为了培育出更多品质优良的种子,牢牢夯实我国的粮食安全根基,全国人大代表、辽宁省铁岭市农业科学院土壤所所长张艳提出以下建议:
 一是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完善种质资源中长期库(圃、场)基础设施条件,建设主要动植物品种的基因型-表现型数据库和种子库种质资源保护区。探索超低温种子保存装置以及保存办法。健全鉴定评价体系,建立种质资源鉴定评价技术体系和标准体系。健全共享利用体系,建立种质资源创新利用的技术体系和标准体系,发掘具有重要应用价值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功能基因。
  二是提高育种创新能力。加强生物育种基础理论研究和前沿生物技术应用,重点对生产用动植物的产量、品质、抗逆性等相关重要性状的调控机理和遗传机制进行研究。综合运用前沿生物技术和常规育种手段,建立并完善生产用动植物杂种优势利用新途径与新方法。
  三是做大做强现代种业企业。充分利用激励企业技术创新的各类普惠性政策,鼓励引导种业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支持种业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联合共建新型研发机构,推动一批商业化育种中心成长为农业高新技术企业,改善种子基地基础设施和装备条件,提升供种保障能力。探索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协同、育繁推一体的育种创新体系,建立健全“公司+研发平台+研发团队”协同创新机制,瞄准现代农业提质增效关键需求,实施重大品种联合攻关。
   四是完善种子监管体系建设。健全多部门联合执法机制,切实维护健康有序的市场环境。健全省、市、县三级种子质量检测体系。加强种业典型案例宣传警示,强化种业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实现种子销售可追溯监管。开展信用企业评价,建立种业企业信用档案,为现代种业发展保驾护航。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于险峰 张仁军

相关新闻
左侧固定广告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广告服务 联系方式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4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