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一年一度的花海赛诗会场景。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戴军 摄
阳春三月,走进秦岭南麓素有“朱鹮之乡”美誉的陕西省汉中市洋县,这里油菜花盛开,鹮影翩飞。正当春季旅游旺季,淳朴、友善的乡亲们以最美的精神风貌迎接着八方宾客。
近年来,洋县以“善行鹮乡、德润洋州”乡风文明品牌建设为抓手,实施文明提升工程,全面深化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引导群众投身其中,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涵养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为高质量发展凝聚文明之力。鹮乡农民在人与自然和谐的乡风文明中,走上发展有机、生态、文化旅游产业致富之路,演绎出可圈可点的鹮乡特色新风尚、美故事。
花海赛诗会走出网红“抖音农民”
3月17日,20多名当地文学爱好者在洋县纸坊街道草坝村的油菜花田边举行花海赛诗会,用诗句抒发情感、歌颂家乡,赢得村民和游客的阵阵掌声。草坝村赛诗会由当地村民李雪如于1993年发起,至今已连续举办29年,在陕南地区颇具名气,每年都会吸引不同行业的文学爱好者参加。
赛诗会不仅丰富乡亲们的精神文化生活,也成为洋县油菜花海旅游节和梨花节的一张文化名片。村民以诗为媒,宣传有机瓜果蔬菜,走上发展有机农业致富之路。
村民刘小刚参加赛诗会后诗兴大发,几年来已创作上百首咏唱家乡、朱鹮、有机稻、黄金梨、桃花、劳动场景等题材的诗歌。他咏梨花:“风送春雨昨夜行,细潜壤土促根生。花蕾娇羞渐渐涨,朵朵紧贴白茫茫。”他颂桃花:“赤腮粉面开五瓣,细红柱子立中间。蜂蝶为香争前来,酿成香甜满人间。”
“生态好就是财富。守住青山绿水,才能将它们转化为金山银山。”刘小刚说,他家种植的有机黄金梨、稻米都卖出了好价钱。喜欢看书、善于思考加上不断摸索,刘小刚成为村里的“黄金梨达人”。在2020年央视《我的美丽乡村》节目中,主持人品尝刘小刚家的黄金梨后说:“吃一颗梨就像喝一杯果汁,太解渴了!”
为了让自家的黄金梨成为网红产品,刘小刚从2020年开始“触网”,抖音成了他的“新农具”,拍短视频成了他的“新农活”,网言网语成了他的“新语言”。在短视频中,56岁的刘小刚说着网络流行语,笑得像个天真的孩子。
油菜花海旅游节、赛诗会、“抖音农民”,是洋县依托特色产业、发展美丽经济、培育文明乡风、推进乡村振兴的缩影。美丽鹮乡、文明乡村吸引越来越多游客。民宿、农家乐、导游、有机农产品电商等成为不少村民的新“饭碗”。
农民当上爱鸟协会会长
华英也是草坝村有故事的农民。20多年来,他用自己的方式,呵护着一代代朱鹮,留下了一串串故事。
草坝村是国宝朱鹮的夜宿地、繁殖地和重点觅食地之一。二十世纪末,一对朱鹮在华英家房后一棵老榆树上筑了窝巢,华英便给自己增加了一项任务:每天一早一晚都到树下去转一圈,随时准备帮助朱鹮驱赶其天敌老鹰和蛇。他和几位邻居在老榆树上插入一圈刮胡刀片,阻止蛇攀爬上树。几个月后,又有好几对朱鹮在村南桦树林安营扎寨。他和村民们用塑料膜包裹树干,塑料膜光滑,蛇就爬不上去。随后,他在村民大会上提出:凡有朱鹮筑巢的树木,不得修枝、砍伐;凡发现受侵害朱鹮,应第一时间上前护卫并报告村上或朱鹮保护部门;坚决响应政府号召,不在朱鹮巢区附近农田里使用化肥、农药、除草剂。
2006年,华英向陕西汉中朱鹮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申请,成立了洋县朱鹮爱鸟协会。从此,他又有了一个新角色——洋县朱鹮爱鸟协会会长。
在协会的号召下,聚集起136名志同道合者,他们中有公务员、农民、退休教师、学龄少年……这群人走遍洋县的山山水水,义务宣讲爱鸟护鸟知识,观察、记录以朱鹮为主体的鸟的种类、形态特征、生态习性、繁殖情况、栖息分布,为研究、保护、拯救洋县境内以朱鹮为代表的鸟种,提供了翔实、丰富的第一手资料。
华英家建立“朱鹮人家”观鸟基地。利用这个平台,他先后与国内外数千名专家和爱鸟人士,一起跋山涉水,交流护鸟心得和见解。华英向客人介绍乡亲们为保护朱鹮、保护生态环境所作出的种种努力。他拿出洋县的有机黑稻、黑米酒、黑米茶、土蜂蜜,告诉客人这是朱鹮巢区农民在政府倡导下禁施化肥、农药、除草剂之后生产的特色农产品,深受市场欢迎。如今,乡亲们在爱鸟护鸟的同时踏出了生态文明致富路。草坝村被评为全国文明村、陕西乡村旅游示范村。
“鹮乡易俗会”育出文明新风尚
前不久,在朱鹮故乡洋县八里关镇八里关村10组村民范超和妻子李卫蓉的婚礼上,志愿者们将象征忠贞爱情、承载良好家风的朱鹮水晶摆件赠送给新人,让在场所有人感受到传统文化和家风家训的熏陶。
“朱鹮,被称为爱情鸟、吉祥鸟,是洋县的名片。这份特殊的礼品,状如心形,寓意心心相印;中间这对比翼双飞的朱鹮是对坚贞不渝爱情的完美诠释;底座上雕刻的家风家训,更是传家宝……”八里关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志愿者致辞时表示。
除了赠送朱鹮礼品,还有讲述爱情经历、分享家风故事、立下创业志向等环节,整场婚礼形式新颖,简约、温馨,不失浪漫和仪式感。在场的亲朋好友纷纷表示这是一场令人难忘的婚礼。
“今天的婚礼庄重大方,不仅有朱鹮见证我们的爱情,更有对我们家风家训的体悟传承,感触很深。”范超和妻子对婚礼效果十分满意。
“不仅要把婚礼打造成教育群众的新平台,我们还要让其成为引领文明新风尚的实践场。”该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干部巨庙华说。
近年来,洋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聚焦群众需求,厚植经典文化、传统美德、家风家训等内容,巧借婚丧嫁娶等群众聚集之机,探索策划了以连理会、追思会、生日会为内容的“鹮乡易俗会”志愿服务项目,把婚礼(连理会)、葬礼(追思会)和生日会打造成文明、简约又有仪式感,群众乐于参与、易于受教的精神家园。鹮乡处处文明新风吹。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06045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2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