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日报社主办

首页 地方 详情
国家政策好 种粮有甜头
  • 来源:中国农网
  • 编辑:邓荟雯
  • 作者:王艳 梁嘉伟
  • 2023-03-25 13:27:50

农村稳则天下安,农业兴则基础牢,农民富则国家盛。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指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定和扩大粮食播种面积,扩种大豆油料,优化生产结构布局,提高单产和品质。”连日来,湖南省长沙市宁乡市在全国两会精神的指引下,以“拼”的精神、“闯”的干劲、“创”的勇气,汇聚成振奋人心的春潮,奏响团结奋进的精彩田园乐章。

“我认真学习领会了全国两会精神,充分认识到国家政策好,种粮有甜头,我今年计划种植双季稻1300亩,到今天为止已育秧900多亩,到月底育秧工作全部完成,就可以着手翻耕早稻田了。”3月22日一大早,连续多年获得宁乡市粮食生产先进个人的种粮大户石军辉便开始检修农机,为即将到来的翻耕工作做好准备。去年,石军辉流转一千多亩良田种植双季稻,年收入约50万元,支付劳务工资数十万元。

2017年,石军辉注册成立了飞驰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连年来不断增加投入、加大种植面积。如今,合作社有价值400多万元的农机30多台套,还在政策支持下,新建了一座育秧工厂,配备自动喷灌、控温控湿、密室育苗等设备,充分合理利用空间,单次可育秧500亩,全环节能节省95%的人工,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农业有奔头,全靠政策和科技带得好,我的育秧工厂、农机和烘干设备,不但可以满足自己需求,还能为周边三四个村的农户提供服务。”石军辉告诉记者。

春三月,位于宁乡市金洲镇箭楼村的圆湖农机专业合作社更显忙碌,育秧车间里一条条自动化育秧生产线忙个不停,摆放整齐的秧盘里的稻种经过催芽已齐刷刷冒出了头,完成催芽的秧盘正源源不断地运出苗室,送往水田进入下一个生长阶段。合作社负责人黄勇告诉记者:“通过学习两会精神,了解到国家对三农的支持力度越来越大,信心越来越足了。”他说合作社将育秧3500亩,目前已全部完成。

让黄勇更有信心的是,合作社在当地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创建粮食生产“四高”综合改革示范片,今年将把“高标准、高技术、高品质、高产量”综合改革示范片扩建到2000多亩。示范区内全程机械化覆盖率、智能化率、良种推广应用率、病虫害统防统治覆盖率均达100%,病虫害损失率总体控制在5%以下,化学农药使用量减少20%以上。同时,合作社还通过密植方式和使用有机肥来提高粮食品质和产量,确保早稻亩均产量达500公斤,晚稻亩均产量达550公斤。

近年来,为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宁乡市大力建设育秧工厂,推广更高效、更高产的集中育秧模式。截至目前,宁乡已建有育秧中心38座,集中育秧能力达20万亩。2023年湖南省农业农村厅下达宁乡早稻集中育秧任务39万亩,截至3月22日,已完成38.2万亩。同时,宁乡也是农业机械推广应用的主战场。截至2022年末,全市农机总动力192万千瓦,农机社会化服务总面积达到153.79万亩。

“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宁乡作为农业大市,必须坚决扛牢粮食安全政治责任,端稳端牢中国饭碗。”据宁乡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2022年,宁乡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建立“3+1”田长制,恢复耕地1.66万亩,完成耕地抛荒治理8349亩。建成高标准农田8万亩,打造双季稻万亩示范片区10个,粮食总产量达72.5万吨。2023年,宁乡市抓实播种面积、单产提升、用水保障、农资保供、政策落实“五个重点”,建立市-乡-村三级联点责任制,继续深入打造万亩示范片,预计将于4月底全面落实早稻播种面积任务54万亩。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王艳 梁嘉伟

相关新闻
左侧固定广告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广告服务 联系方式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4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