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沈阳市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粮食安全工作重要论述和在辽宁、沈阳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锚定建设农业强市目标,以“振兴新突破、我要当先锋”专项行动为抓手,筑牢粮食安全防线,制定了沈阳市2023年粮食生产工作方案。
方案明确了今年粮食生产的目标任务,2023年全市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稳定在815.7万亩以上,继续推进大豆扩种,大豆播种面积达到16.68万亩以上。在不发生重大自然灾害的情况下,全市粮食总产量稳定在81.5亿斤以上,并力争多增产。重点任务是通过实施“十大”工程,抓好粮食生产,确保粮食稳定安全供给。
实施稳定粮油和扩种大豆工程。压实属地责任。各区、县(市)要细化分解任务,严防“割青毁粮”。全面落实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和玉米、稻谷、大豆生产者补贴等各项强农惠农政策,落实好产粮大县和产油大县奖励资金,着力保护和调动各区、县(市)重农抓粮积极性。努力扩种大豆油料。积极争取大豆单产提升整建制行动县项目,落实好康平县国家花生绿色高质高效行动县项目,开展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试验示范。
实施加强耕地保护工程。严格落实耕地保护责任目标。按照省部署,将耕地保有量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任务足额带位置逐级分解下达,层层签订耕地保护目标责任书,实行刚性指标考核。严格耕地占补平衡管理。实行先补后占、占一补一、占优补优、占水田补水田的严格占补平衡措施。严格耕地用途管制。永久基本农田重点用于粮食特别是口粮生产,高标准农田原则上全部用于粮食生产,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耕地“非粮化”。
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科学研究制定项目实施方案, 2023年建设高标准农田50万亩。健全管理体系。继续完善高标准农田建设“1+1+3”体系,形成具有沈阳特色的“五位一体”高标准农田建设管理机制。提高建设标准,细化沈阳市高标准农田建设模式建设内容及措施,分级分类确定“标准区”“示范区”“典范区”建设标准。
实施黑土地保护工程。推进保护性耕作“扩面提质”,2023年全市落实保护性耕作225万亩以上,接续建设保护性耕作整体推进县3个,建设保护性耕作高标准应用基地50个。继续开展侵蚀沟治理,在康平县、法库县实施黑土区侵蚀沟综合治理,治理侵蚀沟49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0平方公里。积极推进有机肥施用,以东北黑土地保护利用项目为依托,2023年实施有机肥还田面积30万亩以上,有效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
实施种业振兴工程。开展种业创新攻关,建强玉米生物育种全国重点实验室,组建玉米、水稻等17个种业创新团队,实施39项种业关键技术攻关,培育10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新品种,扩大玉米、水稻等主要农作物育种创新能力国内领先优势。推进育种科研成果转化,组建玉米种业产学研联盟,建设11个农作物良种示范基地,在沈北、苏家屯等地建设规模化水稻良种繁育示范基地1万亩。扶优种业企业,做大做强9家农作物种业领军企业,支持企业争创国家和省级种业提升项目。
实施培育新型种粮主体工程。加大金融扶持,采取“先贷款、后还款、经审核、再贴息”方式,支持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积极发展粮食生产,示范和带动其他经营主体从事粮食生产。加强政策支持,对从事粮食和油料种植的家庭农场,新建仓储、烘干、晾晒等生产设施,给予一定的资金补助。推进社会化服务,积极培育农业生产全过程社会化服务网络,为农户提供代种、代管、代收、病虫害统防统治等社会化服务。强化科技培训,深入开展高素质农民培育,提升种粮农民科学种植水平和经营管理能力。
此外还有实施良种良法配套工程、实施防灾减灾工程、实施示范区建设工程、实施基础设施建设工程等,并制定出保障措施,要求强化粮食生产组织领导、加强农资市场监管、强化检查指导与粮食安全工作考核,坚决扛起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政治责任,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合力推进的工作氛围,全力确保沈阳市粮食生产目标保质保量完成。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于险峰 张仁军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4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