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9日,华中农业大学举行作物遗传改良全国重点实验室成立30周年学术研讨会。戴景瑞院士、傅廷栋院士、陈焕春院士、张启发院士致辞。邓秀新院士、武维华院士、官春云院士等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发来贺信。农业农村部科技教育司、教育部科技与信息化司、湖北省农业农村厅、湖北省科技厅等单位相关负责人出席并致辞。
参会代表认为,30年来,实验室紧密围绕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业绿色发展等重大战略需求,聚焦作物种源自主创新,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性和标志性成果,培育了一大批优秀科技人才,在创新科研平台管理机制等方面成效显著,为我国农业科技发展和农业农村现代化作出重要贡献
“全国重点实验室是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面向国家战略需求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开展有组织科研、攀登科技高峰的重大使命与责任。”华中农业大学副校长、实验室副主任严建兵教授表示,建设农业强国,利器在科技,将紧盯世界农业科技前沿,加快实现高水平农业科技自立自强。
创业路上充满艰辛。1992年,华中农业大学整合作物遗传育种、果树学和分子生物学的优秀人才队伍,在国家的支持下,建立了作物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建室之初,一穷二白,经费匮乏。“实验室的建设者们毫不气馁,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自筹经费建成储水白塔,解决科研用水难题,由此产生‘穷思变,困求进,苦图强’的小白塔精神。”张启发回忆,30年来,实验室历经四次搬迁到如今的新大楼,从简陋狭小的工作间,建成了设备精良,设施配套,国际一流的农业生命科学研究基地。
2022年5月作为全国首批实验室完成重组更名。如今,实验室针对国家农业发展重大需求,在水稻、玉米、油菜、棉花等主要作物的基因组和重要性状遗传和分子机理研究、基因挖掘和新种质创制、新品种培育与产业推广应用等方面坚持不懈的努力,形成了作物遗传改良理论与实践相互促进、“上-中-下游”一体的优势和特色,已成为我国乃至全球农业领域具有重要影响的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学术交流和机制管理创新的基地之一。
三十年弹指一挥间。华中农业大学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姚江林表示,实验室的发展壮大凝结了几代科学家、教育家接续奋斗、薪火相传的智慧和心血,沉积了他们的青春和汗水。学校将对标全国重点实验室建设目标要求,全方位支持和保障实验室建设。
三十而立风华正茂,奋楫扬帆未来可期。实验室主任熊立仲教授表示,实验室将继承和发扬老一辈“激扬梦想、追求卓越”的精神,立足新起点、新征程,为引领新一次农业绿色革命再谱新篇,为实现种业高水平自立自强再立新功。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乐明凯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4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