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日报社主办

首页 地方 详情
河南洛阳:红色教育守初心 实践教学促振兴
  • 来源:中国农网
  • 编辑:邓荟雯
  • 作者:陈显萍 韩太国
  • 2023-04-03 20:37:43

3月29日-4月1日,河南省洛阳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组织“洛阳市高素质农民农村产业发展”“乡村治理带头人”两个培训班100名学员赴革命圣地延安,开展为期4天的实践教学。

培训班学员来自洛阳市各县区遴选推荐的村支部书记、产业带头人。按照培训方案,学员已在春节前后进行了8天的理论培训学习,此次主要组织赴延安开展现场实践教学。

期间,先后考察了延川县文安驿镇梁家河村、河庄坪镇赵家岸村农业示范园、兀立红谣生态示范园、宝塔区温家沟正霖农业产业示范园、延安市果业研究发展中心、“苹果第一村”—阿寺村和南泥湾农业文旅开发区,接受红色教育,感受新时代变化。

走进革命老区,感受乡村振兴新步伐

习近平总书记在梁家河村度过了7年知青岁月。他多次谈到自己的“黄土情结”,并先后四次给梁家河村回信表达惦念之情,也曾亲自回来看望陕北的乡亲们。

梁家河村民饱含深情地介绍说,“习近平总书记曾说:‘当年,我人走了,但我把心留在了这里’”听到这里,学员们无不为总书记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而感动。

“黄土地、驴下水、收入低、人流出”,是以前陕西省延安市赵家岸村的真实写照。如今的赵家岸村房屋错落有致、道路整洁宽阔,村民的生活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近年来,赵家岸村以乡村旅游示范村、美丽乡村示范区为建设目标,借助省级重点镇建设项目东风,围绕组织振兴、产业振兴、生态振兴等方面持续发力,探索出一条“乡风美、生活美、环境美”的新时代美丽乡村特色发展之路。

在赵家岸村,学员们实地走访了村舍院落、蔬菜大棚、垂钓园区、花卉园区,体验了当地农耕文化,惊艳于新时代乡村巨变,感受农村富裕得益于走上了乡村振兴“快车道”,纷纷表示深受启发。

温家沟村是延安市宝塔区枣园街道的一个小村子。近年来,温家沟村利用区位优势,大力发展休闲采摘产业、开心农场,将温家沟村打造成观光体验游景区,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群众在乡村振兴道路上稳定增收致富。

学员们考察了温家沟正霖农业产业示范园大棚蔬菜水果反季节生产、大棚果树盆栽生产、露地果树盆栽生产,不停地问询技术人员背后隐藏的科技信息、市场信息。

延安苹果产业,让老乡们生活越来越红火

多年来,延安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不断发展壮大苹果产业,积极推进农业现代化,让老百姓日子越过越好。如今,在延安这片红色热土上,已形成331.6万亩苹果林,年产量431.8万吨,如今全国每生产9个苹果,就有1个来自延安。

在延安市果业研究发展中心苹果新品种示范园,大家围着果树专家讲解苹果新品种特性,请教生产管理经验,询问市场销售情况。

阿寺村位于洛川县永乡镇,被誉为“中国苹果第一村”。在阿寺村苹果文化墙前,听驻村第一书记讲述陕北“苹果之父”李新安的故事。1947年春,阿寺村农民李新安从河南灵宝县用毛驴驮回了200株苹果苗,从此,苹果就在阿寺这块土地上生根发芽,1956年,西北五省造林大会在延安召开时,胡耀邦同志亲自到阿寺村苹果园参观,并予以高度赞扬。1957年,国家举办全国首次农业展览会,李新安受到毛主席和其他中央领导同志的接见。1959年8月,毛主席和中央领导尝到李新安种植的苹果后,高兴地让中央办公厅给李新安写信说“这在陕北高原是一个创举”。

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洛川苹果已发展到50万亩规模,品牌价值达687.27亿元, 成为洛川人民致富的源泉,阿寺村成为洛川乃至渭北苹果的发源地。

阿寺村壹玖肆柒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张育珍介绍:“我们做农业产业的,要有创新观念,改变以前传统的生产模式,利用现代化的生产工具,及物联网能给农业插上翅膀的这个理念。”

学员们感叹着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时空变换,欣赏着阿寺村苹果产业转型升级带来的巨变,由衷赞赏张育珍这位农民企业家先进的产业经营理念,都琢磨着自己回去该如何创新。

学习南泥湾精神,不忘老镢头刨出“好江南”

“花篮的花儿香,听我来唱一唱,唱一呀唱,来到了南泥湾,南泥湾好地方,好地呀方……”歌声把大家带进了南泥湾大生产运动时期,战士们艰苦奋战,战斗、生产、学习“三结合”,战胜了重重困难,把一个荒无人烟的南泥湾,变成了到处是庄稼、遍地是牛羊的“陕北的好江南”,成为全军大生产运动的一面旗帜,创造了宝贵的南泥湾精神。

在南泥湾村,学员们造访了祖籍河南76岁的侯秀珍老人。老人见到河南老乡很是激动,她感叹道:“我们南泥湾当真是一点点在变好啊。”1958年和父母逃荒至南泥湾的侯秀珍,一镢头一镢头地走过了南泥湾发展的轨迹,也见证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山乡巨变”。

嵩县大章镇旺坪村新任支部书记于康康说:“我们村七年换了六任支部书记,村里矛盾很大,我去年换届新任支部书记,很有压力。这次培训使我茅塞顿开,感觉收获很大,回去后我要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团结群众、克服困难、创业发展的精神做法,充分挖掘我们村现有中药材、小林果产业资源,带领村民共同谋发展,力争将旺坪村建设成产业兴旺的和谐宜居的美丽家园。”

现任嵩县九皋镇宋王坪村党支部书记桑俊峰感慨地说:“南泥湾精神是在南泥湾大生产运动中创造的,是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人民军队在困境中奋斗、在艰苦中壮大的强大精神力量,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将从南泥湾精神中汲取不竭动力和宝贵经验,保持忧患意识,赓续创业精神,激励我们迎难而上,为家乡发展和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学员们纷纷表示,延安之行对自己触动大、收获多,要追寻红色足迹,赓续红色血脉,发扬革命精神,永葆初心,回去后一定会把学习成果转化成乡村振兴的动力,团结乡亲们一道发展农业特色产业,改变家乡面貌,为建设农业强国一体推进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现代化做出应有贡献。

作者:韩太国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陈显萍

相关新闻
左侧固定广告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广告服务 联系方式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4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