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陕西省三原县紧紧围绕秦创原三原科技成果转化先行区建设,坚持以创新驱动农业与农村发展,不断优化科技创新布局和科技供给,为促进乡村全面振兴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聚焦做优特色产业抓项目实施。三原县紧紧围绕“蔬菜、粮食、花卉、苹果、食用菌、畜牧养殖、葡萄”等优势特色产业,认真编写县级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指南,在项目指南里,设置了乡村振兴专项,推进富硒小麦生产技术研发及示范基地建设、苹果新优品种引种示范与推广、红薯优质高效与品质提升新品种新技术引进与示范等项目实施,有力促进了农业优势特色产业发展壮大。同时,认真指导涉农企业,结合产业实际,积极申报省市科技项目,为涉农企业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奠定坚实基础。先后推广农业优势产业新品种30余项,落实省市县农业科技项目20多项,共涉及科技资金600余万元。
聚焦创新主体培育抓平台建设。三原县按照“一心六园三板块”统筹建设的发展思路,“核心区﹢示范区﹢辐射区”的布局,积极打造具备农业科技研发、生产销售、孵化培育、示范带动、休闲观光、绿色生态等功能为一体的省级农业科技园区。截至目前,园区千亩以上连片种植基地15个,标准化设施蔬菜示范园22个;规模以上养殖场(户)115户;建成现代农业示范园区 30个,发展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5家,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22家。积极培育星创天地、涉农科技型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截至目前,成功创建国家级星创天地2家,省级星创天地1家,省级孵化基地1家,农业型科技型企业达22家,涉农高新技术企业4家。
聚焦破解技术难题抓产学研用。三原县结合三原食品行业的新型功能饮料、传统休闲食品、小磨香油、食品机械、优质原材料、酿造等六大板块的技术创新,以及工艺研发,积极为企业和学校牵线搭桥,促进县域内31家食品企业和4家高校联合,成立了三原县食品加工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解决技术难题,进行产学研合作。累计进行产业技术对接交流10场次,解决技术难题200余项。大力支持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在池阳绿农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设立陕西农村电商产业扶贫孵化基地与研究生工作站,陕西博秦生物工程有限公司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共建咸阳市生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校企进行产学研合作,进一步增强了涉农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
聚焦提升服务能力抓队伍建设。三原县深入开展科技专家人才下基层服务活动,在全县涉农企业、合作社精选了以刘新民、赵湖北等为代表的10名农业、食品生产方面的技术专家,组建了众创空间服务团和星创天地服务团,全力为基层群众服务。从全县选派法人科技特派员10名,自然科技特派员35名,覆盖科技农业园区、科技示范村镇建设。每年举办培训班、街头咨询、现场指导、联合企业等方式,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科技培训,举办农民技术100多期,培训农民1.1万人次,骨干360人,发放技术资料1万余份。县农业科学技术中心高级农艺师姚广平、涉农企业瑞之源农牧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王辉华分别荣获咸阳市第十批、第十一批有突出贡献专家。科技特派员石少勇、姚广平、王娟梅分别被授予省市级优秀科技特派员的光荣称号。
聚焦科技技术创新抓落地转化。三原县紧紧围绕农业种业、饲料、土壤修复、生物植提等领域,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技术创新计划,深入开展现代种业创新攻关,持续强化耕地质量改善、农机装备升级、农业农村生态绿色发展等方面共性技术研发,突破了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和产品。陕西兴民种业有限公司培育的兴民35、兴民20玉米新品种,兴民68小麦新品种获得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陕西瑞之源农牧科技有限公司“饲料添加剂微丸载体生产关键技术研究与推广”荣获陕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大唐金坤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蔡玉良教授合作,培育引进“马哈利樱桃枕木”新产品,为助力乡村振兴开拓出了一条广阔的致富路。
作者:窦俊彦 唐晓晗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4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