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帘门,我已经找人修好了,你为啥还没完没了!”
“你找的不是厂家的售后,将来再出了问题谁负责?”
4月3日,在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集宁区公安分局白海子派出所“老李调解室”,因三轮车溜车撞坏了车库卷帘门,物业经理和三轮车主就维修事宜未达成共识,吵到了派出所。
期间,调解室桌上的水杯被老李拿起又放下,放下又拿起,就这样重复了六七次,直到一个多小时的调解结束,送走了当事人,老李赶忙喝了一口水。“今天这个事儿,涉及到经济纠纷,当事双方各说各理,属于比较难调解的。我先让他们回去冷静一下再调解,但是我有信心能调解成功。”
老李耐心为当事人讲解法律条文。
老李叫李明,今年56岁,是白海子派出所“老李调解室”负责人。老李是土生土长的本地人,在社区工作近三十年,人熟地熟情况熟,加之办事公道正派,说话有亲和力,群众有诉求、有矛盾,有难心事、有烦心事都愿意找他。
白海子派出所位于集宁区城乡结合区域,辖区总面积278平方公里,共管辖7个社区、17个村委会、103个自然村,是集宁区公安分局最大的乡镇派出所。家庭不和、邻里口角、损害赔偿……这些看似“鸡毛蒜皮”的琐事,占据着白海子派出所全部警情的48.6%。矛盾虽然不大,纠纷也都是“家长里短”,却深深地影响着辖区群众的幸福感。
如何让群众紧锁的眉头舒展开,成为了白海子派出所关心的“头等大事”。2021年,李明主动请缨肩负起矛盾纠纷调解工作,“老李调解室”应运而生。
“只要把群众当成自己人,都是乡里乡亲的,没有什么化解不了的矛盾。”老李调解矛盾时,有他的“独门绝技”,他自己总结了调处矛盾纠纷三字诀:“一笑”缓解气氛,“二听”了解缘由,“三唠”摆清道理。
据统计,自“老李调解室”成立以来,共调处各类矛盾纠纷170余起,调解率达100%。与之对应的,白海子派出所辖区各类行政案件发案率同比实现“两连降”。
“每一次调处成功的背后,都是老李肯钻研、勤思考、主动作为的结果。”白海子派出所所长王海兵由衷地说道,“老李喜欢走街入户和乡亲们拉家常,已经融入群众之中,所以辖区的人和事儿他都‘门儿清’。”在老李的办公桌上,心理学、法学、逻辑学等方面的书籍摆的满满当当。
在白海子派出所“老李调解室”墙上写着这样一段话:话有地方说、苦有地方诉、理有地方讲。
当事双方均对调解结果表示满意。
“我们这一带的乡亲们,没有不认识老李的,调解室就是我们街坊邻居一个‘说理儿’的地方!”家住李家村的张大爷走出调解室后动情地说道。
如今的“老李调解室”,不仅是辖区群众“说理儿”的地方,更是集宁区公安分局坚持和发扬新时代“枫桥经验”的一个缩影。从2022年起,分局已在12个派出所推广“老李调解室”的经验做法。“在工作中,强化矛盾纠纷的源头治理是‘派出所主防’的关键,‘老李调解室’实现了矛盾纠纷就地化解,不上交、不激化,把‘矛盾结’变成‘和谐扣’,让人民群众更有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集宁区副区长、公安分局局长王立新介绍说,下一步,还要在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体系上下功夫,把具有一定法治素养和法律知识,能发挥示范带头作用的群众吸纳到各个调解室参与矛盾调处,让群众不管走到哪儿,都能找到说理的地方。
作者:吕炳言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李昊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4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