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实施全域旅游拼经济战略,促进农文体旅产业融合发展,丰富天柱山大旅游业态,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由安徽省潜山市文化旅游体育局与潜山市水吼镇人民政府主办的“山关同行·情定天柱——百车自驾启动仪式暨天龙关攀岩节”,近日在安徽省潜山市天龙关广场隆重开幕。
启动仪式现场。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操戈 摄
潜山市文体旅游局负责人在致辞中说,潜山市位于安徽省西南部,地处大别山东南麓,过去由于山区交通不便,经济发展滞后,曾经被列入全国400多个重点贫困县之一。为摘掉贫困县的帽子,乘国家脱贫攻坚战略的东风,潜山充分发挥“皖国古都、二乔故里、安徽之源、京剧之祖、黄梅之乡”等历遗产和山川秀美的资源,以5A景区天柱山的龙头作用,大力发展旅游经济,并获得高质量发展,于2018年在全国第一家以旅游特色获批撤县设市,同时摘掉了贫困县的穷帽子,并于2020年荣获第二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称号。近年来,潜山市紧紧围绕“生态立市、旅游兴市”主战略,吹响了“全域旅游、全景潜山”的号角,大力推进农旅、文旅、体旅产业融合发展,截至2023年4月,全市已经拥有A级景区18家,其中“5A”景区1家、“4A”景区5家。今年,潜山市积极行动,完善服务设施、丰善旅游产品、加大宣传营销,策划、组织举办了一些活动,比如帐篷节、溯溪越野、半程马拉松等,特别是年初关料山举办的“缘分天注定,山盟海誓行”集体婚礼,文旅融合,跨界营销,极大的提高了天柱山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今天,天柱山Benelli第七届汽摩自驾活动又如期举办,天龙关景区围绕旅游+体育,同时开展了百车自驾暨攀岩节活动,为潜山市文旅的发展带来了新时期旅游产品转型升级,旅游全要素“相融、链式”发展的新篇章,实现了从传统观光旅游向休闲度假体育康养旅游的转变,从“景点旅游”向“全域旅游”的迈进。
安徽省旅游协会自驾游与露营分会负责人说,近年来,安徽自驾旅游产业蓬勃发展,按照政府支持、会员自愿、市场运作、协会管理的原则,省自驾游与露营分会,将积极推动文化旅游市场的复苏,开展系列健康自驾游活动,为后疫情时代文化旅游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今年,自驾旅游异军突起,呈爆发式增长,自驾旅游产业发展恰逢其势,成为人们美好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天龙关景区所在地潜山市水吼镇人民政府镇长介绍说,水吼镇属于纯山区镇,山水旅游资源丰富,得益于市委市政府全域旅游的战略的推进,目前已经拥有白马潭、天仙峡和天龙关三家4A级景区,近年又新增了天柱山滑雪胜地、卧龙峡谷探险等多个休闲观光业态,还有各具特色的中高端民宿30多家,是一个名副其实的旅游目的地。
活动现场。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操戈 摄
近年来,水吼镇突出打造了攀岩节、漂流泼水节、帐篷节、水吼湾区骑行徒步赛等具有影响力的旅游品牌活动,成为展示运动水吼、魅力水吼的靓丽名片。此次举办的百车自驾启动仪式暨天龙关攀岩节活动将进一步凸显水吼镇运动休闲的特色。
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特邀研究员在致辞中说,看这么多来自全国各地的自驾客人出来旅游,大家对生活热情满满,希望满满,自已内心也充满喜悦。一方面说明潜山真的是山好水好人也好,潜山悠久历史文化和山川美景人文真的很有魅力。同时从这种场景感受到了我国经济复苏的力量和信心。
该研究员说,承办这次活动的天龙景区是一家典型的有实力,有能力,有情怀的民营企业,景区17年前开始建设开始,就把农民与企业的利益紧紧捆绑在一起,50多户山林所有者的村民都成为该景区的股东,不管外界经济风云如何变幻,这些股东村民除了优先解决就业,每年还能拿到不低于10%的分红。另外,该景区总投资6000多万元,虽然收回成本遥遥无期,但这些年周边农民通过工程劳务等获得的收益超过2000多万元,这些可是这些村民脱贫致富的重要支撑和保障。与其说这是民营企业家的宿命,不如说这是民营企业家的使命、担当和情怀。
攀岩示范。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操戈 摄
该研究员指出,中央的最新政策是,各级政府要引导并支持民营企业实现优质高效发展,也就是提档升级。总结起来是四个“力”,具体来说,就是要发挥国有企业的实力和民营企业的活力,通过混改把这两种力量有机融合成合力,从而生成推动经济发展的澎湃动力,这种力量会让我们打破美西方的封锁,战胜所有困难,而且战无不胜。
该研究员最后强调说,由潜山市文化旅游体育局主办,天柱山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潜山市天龙关景区承办的这次活动,是潜山市委市政府对以上中央政策,以及对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和“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积极响应和生动实践,是国有经济与民营经济紧密合作的典范,应大力弘扬。
开幕式后,“山关同行·情定天柱”将组织攀岩比赛、“驾游皖地·文旅先锋”“文旅体融合”“驾游皖地·皖美风景”等体验活动。
作者:徐骏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操戈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4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