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日报社主办

首页 基层 详情
河南卢氏县:农家致富有“蜜”诀
  • 来源:中国农网
  • 编辑:张轩铭
  • 作者:王帅杰 聂金锋
  • 2023-04-18 15:31:42

人间四月芳菲尽,春山深处百花盛。4月17日,走进河南省三门峡市卢氏县官道口镇南幽村,清澈见底的浔屿河水,在30多公里长的峡谷中蜿蜒流转,无数的小蜜蜂、蝴蝶等大自然的精灵,在繁花似锦的山野之间,上下翻飞,穿梭于万花丛中。浔屿河畔山崖上星罗棋布的蜂箱周围,一个头戴养蜂帽、身穿迷彩衣的身影,正穿梭于蜂箱之间,细心呵护数百个“财宝箱”。

“南幽村海拔在800米至1200米左右,这里四季分明,山野田间花草树木繁茂。正月有山茱萸,二月有油菜,三月连翘、荆条、洋槐挨着开花,一直持续到深秋,还有野菊花,蜜源绝对是既丰富又充足。我就是看中这里的好生态,慕名而来的。”放下手头的蜂箱盖板,卢氏县汇康蜂产品有限公司负责人郭英杰说。

“以前,守着满山优质蜜源,大家伙都想尝试扩大蜜蜂养殖规模和蜂蜜销路,增加收入,但苦于缺少资金和技术,蜂产业发展缓慢、又散又小。这两年,随着县里把蜂产业作为重点产业来发展,先后出台一系列的产业奖补政策,以郭英杰为代表的养蜂企业入驻和蜜蜂小镇规划得以实施,南幽村从原来的10多户村民40多箱蜂,已经发展到了170多户村民养殖中蜂总计800余箱,户均增收超过5000元,小蜜蜂已经成了我们村的致富大产业。”南幽村党支部书记李明周自豪地说。

据悉,卢氏县主要蜜源林达130余万亩,其中刺槐约有70余万亩,人造刺槐林32.26万亩,蜜粉源植物十分丰富,可年产优质蜂蜜2000吨-3000吨,产值3-5亿元。近年来,卢氏县立足资源优势,多管齐下推进蜂产业发展走上快车道。

抓项目,强根基。2017-2022年累计争取项目资金1604.8万元,对全县15个乡镇、58个行政村新建的128处标准化蜂场或基地实行奖补;采购发放普标蜂箱10500套、浅继箱4000套,100余个行政村3000余户贫困蜂农和40余家带贫蜂业合作社因此受益,“户上养蜂项目”星火燎原。打造出示范蜂场14个、蜜蜂良种场2个、蜜粉源基地10余处,催生了一批以郭英杰、李天星为代表的50多名蜂业带头人。

建园区,引龙头。利用对口协作等资金2亿元,在卢氏县产业集聚区建设蜂产业生产加工园区,建成蜂产品成品仓库、物流仓库、冷链蜜库;与省内2家蜂业企业签订了投资合作协议,2022年12月,卢氏县莘花蜂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成立,目前已经建成蜂蜜、蜂蜜发酵酒、蜂花粉、蜂王浆、固体饮料和压片糖果深加工的5条生产线,2023年公司投入生产,截至目前产值突破1000余万元。

育主体,兴产业。通过“政府引导、项目撬动、奖补支持、蜂箱发放”等方式,蜂农从事蜂产业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全县蜂养殖户达到3000余户,蜂从业者5000余人,蜂蜜价格上涨,蜂农收入增加明显,不少贫困户依靠蜜蜂养殖实现稳固脱贫致富。全县目前由养蜂合作社发展成为小微蜂业企业的5家,养蜂合作社46家,从事蜂蜜销售的电商、店铺和养蜂达人200多家。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坚持绿色发展理念,着力构建现代养蜂产业体系,推进优质刺槐成熟蜜基地建设、蜜蜂种群繁育、标准化饲养技术推广、职业蜂农培训、智慧蜂业建设,争创‘中国槐蜜之乡’‘国家级蜜蜂生态友好型示范县’,促进全县养蜂产业健康快速可持续发展,把蜂产业做成群众致富增收取之不竭的‘聚宝盆’,在产业发展中深化生态文明建设,践行‘两山’理论。”卢氏县蜂产业链链长卫军强说。

作者:聂金锋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王帅杰

相关新闻
左侧固定广告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广告服务 联系方式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4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