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日报社主办

首页 人物 详情
邵广:城市里的“牧牛人”
  • 来源:农民日报
  • 编辑:姚雯祎
  •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宫宇坤
  • 2023-04-18 15:37:17

邵广出生于河南的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7岁时,同龄孩子都在嬉戏打闹,他却帮家里在河边放牛。儿时与牛相伴的经历让他对畜牧养殖业有着难以割舍的情感,为日后成为“职业养牛人”打下基础。

本科学习动物科学,硕士研究反刍动物营养与调控,邵广在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度过了自己的求学岁月。“2009年硕士毕业时,同班同学有的入职科研院所,有的去外企做销售或技术服务,而我是50个同学中唯一一个深入一线到牛场工作的。”邵广说,“我认为在学校学到的知识,还得通过实践的检验,一线工作才能把书本上的理论转化成实用成果。”

邵广在查看幼牛。李木子 摄


工作之后的邵广,十几年间与牛为伴,从技术员逐渐成长为牛场管理者,管理牛场规模从1000头到5000头,见证着中国奶牛业的发展。自2003年起,标准化奶牛场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但奶牛的养殖水平却参差不齐,2009年黑龙江省的奶牛平均单产不足7吨,养殖理念和技术亟待提高。2011年,邵广参与了所在牧场与以色列阿菲金公司开展的技术合作。“我全程参与了项目的设计和实施,学到不少国外先进的理念和养殖技术。”他说,此后几年里,他开始在实践中转化和吸收这些新理念和新技术。

2016年,邵广加入绥化市裕达牧业有限公司,8个月后牧场渐入佳境,裕达牧业的创始人对邵广信任有加,便与他开启“合伙人承包模式”,即每年上缴固定利润给公司,其余收益皆由他所得。邵广出任裕达牧业有限公司经理,全面改善牧场经营管理,他也将承包制模式应用于牧场的各级主管,以激励全体员工的工作主动性和积极性。在他的精心管理下,裕达牧业一头成年母牛年产奶量由2016年的8吨增加至2019年的12吨,经济效益大大增加。目前裕达牧业奶牛存栏2000头,年出售商品奶1.2万吨,年收入5000万元,已成为黑龙江省知名重型奶牛场。

养殖是一个艰苦的农业领域,但也是一个非常需要高科技的行业。“从业十多年来,我发现许多大型设备和现代技术是从国外引进的,如我们经常使用的青贮收割机‘约翰迪尔’就来自德国。”邵广一直希望有机会多出去走一走、看一看、学一学,吸收国际国内的先进理念,并应用于实际生产。

2020年,经黑龙江省奶业协会推荐,邵广如愿以偿成为中德青年农业实用人才交流项目的一名学员。他说,“这个平台建立了一种学习创新和沟通交流机制,通过整合国内外资源、接触不同类型的老师和学员,相互之间思想的碰撞开阔了我的视野。”

谈及对哪些培训内容感受最深刻,邵广说:“德国对动物福利方面的研究非常深入,尽管最近5年国内对动物福利已有较高关注和较大改进,我自己在工作中也很关注奶牛的舒适度,但相比德国还是有较大差距。”

另外,德国畜牧养殖场所的规划设计理念和集约化程度也令邵广印象深刻。他说,“德国设计场所时就会考虑未来应用哪些机械化、自动化技术,避免了边建边改、建完再改的弊端,这一点很值得我们学习。”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去年中德青年农业实用人才交流项目改为“云端”授课。邵广提到,线上交流有一定局限性,未来希望有机会去德国实地考察,更加深入了解德国畜牧行业发展和社会人文情况。

随着国民生活水平提升和消费理念更新,鲜奶制品的消费量逐渐攀升。国外许多居民大量消费营养价值比高温奶和常温奶更高的低温奶(巴氏鲜牛奶),而低温奶在中国的市场份额还较低。“目前我们正在绥化本地做一个低温奶的区域性尝试,以6元500毫升的低价,让老百姓都能消费得起,同时丰富我们的产品销售途径。”

采访的最后,邵广与记者分享了他的职业理想,“一座城市,一个牧场,让绥化人民喝上自己的巴氏鲜牛奶。”

相关新闻
左侧固定广告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广告服务 联系方式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06045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2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